阅读历史 |

第八百一十四章 观光(2 / 3)

加入书签

夏雪是觉得和纽爱的合作当然是一种证明,虽然杨景行不想出国发展,但是这种类似镀金的方式对在国内的发展肯定也是有帮助,追求理想的天阶上有跳了好大一截,现在不都这样吗,算不得崇洋媚外。

刘苗的关注点不太一样,想起来那个喻昕婷不是也在纽约么,哎:“……你去把她泡了,气死齐清诺。”

不行啊,那让雪雪介绍北大校花,民大校花其实也不错,很漂亮的……

晚上的住宿还是吕书兰家安排的,感觉比杨家还人多面广,几乎包下酒店一层楼,让要去姨妈家借宿的杨景行对两个姑娘的安全放心不少。

星期三一早,杨景行陪母亲吃完早餐又后去接两个姑娘,并且陪着再吃一顿,然后继续去逛,直到十一点接到母亲电话才回去医院。

是姐姐和弟弟,都五斤多重,在襁褓中看着好小,刘苗和夏雪根本不敢伸手,只能稍微摸摸那可怜的小手了,也记得祝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夏雪又一次尴尬,北大的帽子戴着,差点就没推掉为宝宝起名字的重任。刘苗算是见识了女人的可怜,这世界太他妈不公平了,吕书兰多可怜啊,胖成那样躺在床上动不能动……

又陪着母亲吃了一顿挺晚的午饭后,杨景行就带着两个姑娘往浦海出发了,一路上高雅俗气纯真玩笑地打发时间,到酒店已经是华灯初上,不过收拾一下后还是尝试去怀旧。

杨景行也没去过,听王成川他们介绍的,一个叫“实验小学”的主题餐厅,充满回忆的那种,尤其是对八零后而言,虽然王成川老婆樊云觉得杨景行已经不算正统的八零后。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还好,“小学”依然在营业,而且生意也没传说中的火爆。

刘苗和夏雪还是挺满意的,餐厅内破旧的凳子和书桌、很老式的搪瓷杯子和碗、铝制饭盒、铁皮暖水瓶、还有怀旧的零食、墙上的贴画和标语……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儿时的回忆。

居然还有第七套广播体操,两个姑娘听着广播努力回忆,但是难以确定,杨景行就问服务员有第八套没……

是了是了,就是第八套!刘苗夏雪雀跃起来,刘苗的宽容达到空前程度,甚至为餐厅辩解,这粗糙的饭菜也是主题项目啊,回想一下小时候,比这可差劲得多……

星期四上午,刘苗和夏雪就上飞机了,可能是都高了一年级都成熟了一些,分别仪式比较稳重了,不过感情好像更深沉了。

才玩了两天,杨景行积累下的事就成堆了,赶快开始加速运转。

乐弦已经不再多说客气话,这几天和杨景行就交响曲的事打过四五通电话了,时间都不短。

没人想一直当助理,当然,乐弦在几年十几年内甚至永远都不可能在纽爱坐上首席位子,而且作为一个女人,最终的归宿多半还是在二线乐团。

外人或者乐弦自己可能都会觉得纽爱只是她的跳板,不过跳板虽然很好,也需要乐弦自己有足够的弹跳力。可是一个年轻女指挥,在顶级乐团里,想从经典老作品中找机会根本是不可能的,而有时候费尽心思去做一首新曲子,结果却是得不到任何关注。

杨景行愿意跟乐弦交流作品,也愿意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坚决不承认曲子有什么自己的具体想法或者对什么事情的表达,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经常都是不破不立的么……

乐弦有一颗强烈的指挥进取心,总是尝试竭尽所能挖掘作曲家的思想,然后就把作曲理解到了人生和人性的高度,逐渐坚信是充满人性的表达,人性虽然复杂,但是应该以美好的期盼为开始,以恬淡而充满希望去结局。

杨景行虽然忐忑,但是也尊重指挥的职能,认为乐弦的想法也没错。

耶罗米尔根本就把杨景行弃之脑后了,乐弦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老家伙火急火燎把她催回纽约,布置了她熟悉乐曲并且准备声部分谱排练的任务,然后就消失了。不过乐弦并无怨言,愿意为了同胞的作品呕心沥血。

峨洋那边,因为戴清不能完全确定真假地出现,如歌正在掀起一波翻唱热潮,感觉用户中还藏龙卧虎呢,不过更多的是良莠不齐。

大家本来挺高兴这种热闹的,觉得又是个好机会提高网站数据,但是杨景行好像是学院病犯了,居然要开会讨论怎么引导好的用户但是又要不让用户感知地压制这种风气,他居然说什么业余的和专业的相差太远,如歌要做专业的。

赵程迪很不认同杨景行的话,有条有理掷地有声地反驳甚至指责了大老板,什么叫网络时代,就是人人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童伊纯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这样的例子还有那么多!

赵程迪坚信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进步,传统保守的那一套都将很快被淘汰,不然自己为什么要辞职,离开温暖的家庭跑到浦海来,不就是为了抛开陈旧追求未来:“……我不同意打击用户热情,因为我自己曾经也是个用户,而且现在也还是,上了如歌网,大家都是平等的,平等!”

幸好杨景行早前几次交代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