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就是不让你缝(3 / 4)
浅表层几乎没什么大的血管。切开皮肤,真皮的时候,出血并不明显,就是到了脂肪层和肌肉层,才有大一点毛血细管。电刀直接电凝,滋!滋!滋,不出血了。
越到饭点做手术,越煎熬,特别是用电刀的时候,烫血管的同时也在烫脂肪,油脂瞬间冒烟,虽然带着口罩,但是一股烤肉的香味直接就来了,真的,肚子饿的时候,闻到这个味道,口水都能下来。
“电钻。”打开皮肤的一个小口,徒手分开肌肉、筋膜层,止血,暴露出骨质后,张凡说了一句。手术护士站在一边早早就把电钻安装好了,调试完成后,把电钻沉稳的交给了张凡。
“吱!吱!吱!”坚硬的骨头如同豆腐一样,旋开了一个口。骨头,特别是大骨头,大家都吃过,里面有骨髓,有如同蜂窝状的红色软质骨。当电钻钻开的时候,骨头怎么说呢,就是如同咖啡加了奶一样,白色的骨粉,暗红的血色的奶白色的骨髓搅拌在一起,然后快速的混合,最后成了有点发白的奶汤一样。
这种手术早期的方式非常的残忍,没有电钻的或者电钻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这种手术,就如卖肉的摊子一样,骨凿,骨锤,哐!哐!哐,硬生生的把骨头砸开一个口子。而且早期的这个髓内固定,非常的麻烦,股骨并不是一个通畅的空腔,这里面是带着螺旋,还有各种骨小梁,这种形状能让股骨非常的坚硬,还能造血。
所以固定的时候,要先用小号的扩髓器,插进股骨腔内,用锤子一下一下砸进去,这力度有多大,如果你站在手术台后方,可以看到病号,绑着的病号全身都被震动了!
扩髓器,非常的像哪种三棱型的刺刀一样,不过没哪么尖锐,而是非常的厚重。小号,中号,大号,一下一下的把骨髓腔隙给扩开,扩通畅,可以想象一下,你用筷子吃骨髓的样子,其实原理差不多,不过就是筷子无法把腔隙打的大一点而已,插筷子的力量小一点而已,没有用锤子砸筷子头而已!
锤子砸扩髓器的时候。砸一下,血液带着骨髓,白色的红色的血点四溅。这个时候如果有个血液飞入医生的眼睛,而且病人有血液传染性的疾病,是非常麻烦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了不用扩髓的器械,也让这种手术变的文雅起来。
打开髓腔,张凡轻轻的把髓内钉插入,慢慢的下行。这个手术,不管盲打不盲打,都要会对比着x片计算长度,不能长不能短。慢慢的下行,“股骨下端外旋十度。”张凡一个手把持着髓内钉,一个手按着股骨上端,对老高和老陈说道。
骨科医生,一个好的骨科医生空间立体感要强,几何知识要好,当年老鲁画画不成,几何就更不成了,画个血管就弄的他头大,他还没学到骨头,就被劝退了。
骨科的各种角度,真的不好把握。不要说手术台了,平常人两个筷子交叉,你不用测量工具,摆个十度的角度,估计都没多少人能摆出来,更何况这种无法直视的情况下。
“停!内旋两度带下拉,轻度下拉。”张凡指挥着助手复位,这个时候要是助手不行,张凡一个人也弄不来,所以团队,手术团队非常重要。老高和老陈慢慢的旋转,许仙抓着小腿,慢慢的下拉。
为什么要下拉,就是要让骨折断端轻微的分离,这个力度不能大不能小,太大,说不定就拉移位了。太小又不能让断端分离。张凡拿着内髓钉轻轻的触碰着断端,就如同是他的手一样,断端处的改变,清晰的呈现在他的脑海里。
这就是感觉,这就是熟能生巧的感觉。老高做了一辈子都还没这种感觉,可想而知,张凡得有多肝!平时在系统中不知道做了多少手术。“咔!”轻微的震动传了过来,这就是骨茬复位的声音。
“好,别动,现在保持这个体位。”骨折复位是运动中变化的,因为是斜型骨折,复位的时候有角度,而且这个时候患者的患侧下肢是悬空,也就是个老太太,大腿不重。要是个大胖子,这个保持体位,就能让三个助手保持到肌肉发酸。
这个保持不是简单的举起来就完事了,要保持固定的体位。还要三个人共同有一个稍微顶着的力量,简单的说,筷子断了,你要绑起来,是不是得对齐了,然后用一个力道把它顶在一起才能绑着,一个道理。
而这个是要三个人一起配合的,张凡指挥,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一直保持固定的一个位置,还要持续不断的输出一个平稳的力量,真的太费人了。虽然是老人,可一个下肢也有点分量的。
张凡插入,稍微偏斜,慢慢的下滑,躲过断端,慢慢的贴着骨质,一点都不能急躁,这个事情就不是能急躁的事情。老高和老陈豆大的汗水已经出现。巡回,原本一个巡回又让护士长派来了一个,轻轻的给两位老医生擦拭。
“主任,要不把空调温度调低一下。”护士长进来了,看到两人老头汗水直流,就问了一句。
“不!不行,再低,病人,感冒!”老高连续说话都不方便,他怕说话连续引起震动,导致复位的骨折断端移位。
进入,张凡一旋钮,“复位。刀!”手术护士,立马把刀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