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道衍来信(3 / 4)
是一样的?”
“哎,皇帝也真好忽悠,这种明显是江湖骗子的路数都会上当。”
“本天师炼丹画符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丹方。”
“绿矾做药材,主治喉痹虫牙口疮,恶疮疥癣。也可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
“可煤烟能干嘛?呛人嗓子眼?”
“拿煤烟往绿矾液里灌,你怎么不拿金汁往水银里灌呢?”
就在黑胖道士在心里吐槽不止的时候,朱棣却下了逐客令。
“张天师、袁真人,你们二位先回去吧,过几日等朕再召你们来看成果。”
张宇初和袁珙自然不敢不从,待二人离去后,空旷的院落里只剩下了朱棣、朱高炽和夏原吉三人。
忠义卫指挥使童信带着士卒守卫在院落门口,而郭琎和柴车,则回去继续苦逼地整理《姜先生讲课笔记》了。
在朱高炽和夏原吉面前,朱棣终于流露出了一点他的真实情绪。
朱棣有些将信将疑。
朱棣看着眼前灰红色和浅黄色的丹药,露出了沉吟之色,没有转头地问道。
“炽儿,你觉得姜先生这名为‘化肥’的仙丹,能行吗?”
朱高炽其实也没那么乐观,他有些迟疑地说道:“这没试过儿臣也不太懂,不过儿臣想,既然父皇相信姜先生,那么还是要抱着能行的想法去做的。儿臣觉得这个东西,姜先生既然如此笃定,那应该是很靠谱的。”
朱棣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
夏原吉忍不住说道:“陛下多虑了吧?臣对此,倒是颇有信心。”
“唉”
朱棣幽幽叹了一声,站起身走到院落边缘,负手眺望着远处钟山的景致,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朱高炽也跟着踱步,他发现了父皇今日心事颇重,他顿时猜到了原因——父皇对‘化肥’仙丹,既犹豫,又彷徨。
毕竟这样的事情,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会下意识地感觉不相信。
截止到今年,中华上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朝代,都没有哪个人,就敢打包票说这个世界上,有只要撒上去,就能让农作物亩产量翻倍的东西存在。
因为在此前,确实没有这种东西存在。
所以说,时代局限性依旧限制了大明帝国最高层的想象力。
没出现过的事物,怎么笃定?
虽然朱棣是一国之君,可这种事情,仍旧让他心里有些没底。
这种事情的处置,往往决定着数千万黎庶民众的福祉。而且这个决策的结局,可能影响着未来的大明,直接决定了一代王朝的兴衰。
哪怕是朱棣,亦会感到有些紧张与忐忑。
但朱棣毕竟是朱棣,在无数刀光血雨中拼杀了出来。
这种影响他决策的情绪,开始被他甩之脑后。
但是,朱高炽却没有及时感受到朱棣的想法,它出于不希望看到父皇这般纠结的考虑,打算劝一劝。
“父皇。”朱高炽突然说道,“这件事不必太放在心上,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便可。”
朱棣停住脚步,扭头道:“炽儿,你真是这么想的?”
朱高煦道:“父皇,儿臣是说真的,儿臣确实是这么想。仙丹虽然不一定成功,可终归是没什么损失的,只要父皇不要寄予过高的希望,若是成功了固然皆大欢喜,可若是失败了,大明其实也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啊儿臣反复琢磨了,如果成功了固然好,如果失败了,关于农业的事情,父皇再另做考虑便是了。”
夏原吉亦是劝说道:“臣也相信,既然姜师这般笃定,那么这世上是真有这种能使农田亩产量翻倍的仙方存在的,臣觉得不会错!”
夏原吉停顿了一下,又道:“陛下,等臣回去后,召集负责农事的官员一起研究一下,然后在皇庄里选几块田试着耕种,等有了结果,到时候再下结论也不晚。”
两人说完后,静静地等待着父皇的决断。
“朕明白。”
朱棣最终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转身回来,“朕只是有些关心则乱了,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办吧,朕准奏了。”
“谢父皇!”朱高炽顿时露出笑容。
“臣马上去召集官员,在皇庄选耕田进行试验。”夏原吉亦是说道。
朱棣追问道:“夏卿打算用什么农作物进行试验?”
“稻谷之类的生长周期太长了,要用生长周期短的蔬菜,也就是荠菜、小油菜、芽苗菜(豆芽)、油麦菜、苋菜、青蒜。”
夏原吉几乎没有犹豫,就说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
朱棣想了想,复又问道:“这些生长周期分别为多久?”
“荠菜90天,小油菜50天,芽苗菜(豆芽)7天,油麦菜40天,苋菜45天,青蒜50天。”夏原吉答道。
“都试试,但重点要放在芽苗菜上。”
面对皇帝的指示,夏原吉也唯有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