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1 / 2)

加入书签

她看了眼坐在旁边像个宫女似的张家琪:“请问这位是?”

“我叫张家琪,是采薇最好的朋友。”她自己抢答。

彭宇琛含笑致意,像是非常和蔼,但没在她身上浪费时间,自然地转过头:“小顾同学的名字是叫采薇吗?真美,跟本人一样。”

“只有临安这样钟灵毓秀的人间天堂,才能养出你这样的女孩子吧。”

张家琪很是诧异,原来上次连名字都没给人家留啊,这次还巴巴地又从申城跑过来。

顾采薇也觉歉意,主动解释了一句:“上次是我们失礼了。其实我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我出生在越州,在临安长大。”

彭宇琛心中雪亮,她愿意透露一些个人信息了,说明两人间的信任开始建立:“越州我也去过,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是文化名城,更是美人乡啊。难怪,难怪。”

顾采薇没有在这个话题上深入下去,她对越州的了解其实有限,而且她们今天可不是来闲聊的:“彭总,其实我有些问题上次没能想到。”

“我很乐意为你解答。”

“我想了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但我归纳了一下,其实最后只是一个问题。什么是偶像,为什么要做偶像?”

彭宇琛笑了,可以收网了。

“这个问题问得确实很大,不过我想,我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至少是之一。”

“偶像,从形式上来说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歌手、演员等类型的,一种全新的艺人。”

“从现有的作品上来说,他们更接近于歌手,上次我也说过偶像的基本功是唱跳。”

“但他们和传统意义上的歌手,包括唱跳歌手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说的不同并不在于,偶像也演戏或者上综艺节目,传统的歌手他们也经常跨界。”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传统的艺人以作品的形式跟消费者交流,更接近于一种手工业者,厉害一点的还被认为是艺术家。”

“而偶像,本身就是商品。”

彭宇琛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她在等顾采薇的反馈。后者听得非常认真,果然跟着她的思路问道:“人怎么能成为商品呢?”

“我们当然不是在讨论人口买卖。”

“我的意思是,偶像并不把作品当作和消费者——也就是粉丝——交流的唯一窗口。”

“极端一点说,甚至可以完全不必有作品。”

“你可能会问,没有作品他们拿什么给粉丝看呢?”

“拿他们自己。”

“我在rb工作的时候 向往的生活

彭宇琛深谙先抑后扬的说话技巧。

“贩卖快乐的人”听起来比“偶像是一种商品”就要好得多,顾采薇和张家琪都眼前一亮。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把偶像视为一个单独的艺人类型是一种歧视,是演艺界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体现。”

“就像我刚才说的,粉丝喜欢什么,偶像就学什么,就演什么,所以偶像就是艺人本身。”

“rb的杰尼斯,喜多川在70年代推出了第一代男子偶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演艺界的中流砥柱。”

“比如说号称元祖偶像的木村拓哉,常年保持收视冠军记录,是当之无愧的日剧天王。”

“韩国的偶像历史更短,公认的韩流鼻祖是97年才出道的男团hot,这些成员到今天才三十来岁。”

“韩国的演艺圈前后辈制度扭曲到畸形,他们在原本的演员歌手那里遭遇的歧视更像是作为后辈受到的排挤。”

“所以说,偶像不应该和其他艺人泾渭分明,偶像就是年轻的艺人。”

彭宇琛对偶像的境遇打抱不平是有感而发。

因为她作为偶像工厂的一部分,能够感受得到来自垄断资源的娱乐圈老人的压力。

虽然她还没有在国内推出偶像团体,但她不认为能逃得过传统势力的指指点点,乃至明枪暗箭。

“那些现在被公认为唱功出神入化的、演技惟妙惟肖的所谓实力派艺人,他们难道出道的时候就有这些实力吗?”

“他们是选择性地忘记了,当初自己受到喜爱,也不过是因为那张满是胶原蛋白的脸蛋而已!”

现在“小鲜肉”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不然她一定会用上。

彭宇琛很快意识到,没必要对自己的攻略目标多发这种牢骚,以影响对偶像的职业信心。

她立刻总结了一句:“总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要听信那些偶像就是花瓶的歧视性言论。”

“不要把韩国娱乐圈那种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陋习当作天经地义,一个年轻偶像并不比一个年轻演员或者年轻歌手低人一等。”

张家琪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她第一次站在粉丝以外的立场看待这些事情。

而顾采薇则若有所思:“你说偶像是贩卖快乐的人,又说他们不一定要用作品跟粉丝交流,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