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记得下次自己写(2 / 4)
名副其实的大贤啊!可能与我前往唐国?”
“老夫还是很愿意前往唐国的听闻唐国之羊鲜美。”
两人笑呵呵的走出皇宫的时候,舍人们还在着急的等待着,他们就怕大王对那些大贤们无礼,而此刻看到一老一少两人和颜悦色的从皇宫里走出来,都有些惊讶,栾布打量了那老人几眼,神色大变,急忙上前行礼拜见,其余舍人也是纷纷相见。
刘长开心的说道:“仲父一定要去唐国啊!我愿以国相拜之!”
送走了这人,刘长方才感慨道:“寡人所遇到的大儒之中,唯此人最贤啊!”
舍人们面面相觑,还是第一次看到大王这么夸一个人。
“大王,太后召您是为了什么事呢?”
“说是要废唐国之学宫,不许诸侯养士,要在长安养士唉,不让唐国养士,我唐国人才本来就不足,以后岂不是更无人可用了?”
“先回府邸,这件事,一定要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
刘长说着,领着众人回到了唐王府。
“各位,说吧,该怎么办呢?”
刘长看着自己的舍人们,众人都在沉思着,召平却开口说道:“大王其实这件事,就是庙堂想要将天下的人才都变成是大汉的人才而已。秦国以军功来选拔官吏,立下军功,获得爵位,便得到相应的官职。”
“可如今,没有秦国时那么多的敌人,大汉也不能远征匈奴南越,故而,只能采取世官的办法,赵人在赵国世代为官,而不知有汉,齐人在齐国世代佐王,而不知忠上。”
“这是太后想要改变的情况,也是应该做出改变的,对诸侯国虽不利,可对大汉是有利的,大王可以带头来做这件事。”
此刻的学宫,不是要教育人才,而是集中人才,作为官吏预备役而已,就像稷下学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太后就是要禁止地方养这些官吏预备役,将他们统统带回长安,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官吏预备役。
“不可!此举会让唐国流失人才,唐国日后开疆扩土,难道就不需要士吗?”
张不疑最先反驳了召平,他愤怒的说道:“召平,你食大王之俸禄,为何要做不利我大唐的事呢?!”
召平这一次并没有跟张不疑吵架,他只是平静的看着刘长,指了指张不疑,“大王,看到了吧?太后所担心的就是这样情况的出现。”
刘长看了一眼张不疑,随即又看向了栾布。
“大王,我倒是觉得可以废除,反正如今大唐也不能私自任免官吏,都需要庙堂应允,若是缺乏人才,便上奏庙堂,让他们任免便是。”
刘长又看向了贾谊。
贾谊此刻却显得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无碍,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担心。”
贾谊忽然说道:“大王,其实问题还是出现在了官员的选拔问题上,若是我们能找出更好的选拔办法,让庙堂能得到全天下的人才,将我们在唐国的学宫变成启蒙教学的地方,是不是会更好呢?”
当贾谊说完之后,身边几个舍人都是惊讶的看着他。
刘长急忙叫道:“你说的再详细一些!”
贾谊这才说道:“养士不如育士,我认为可以在郡国内设学,不是为了养士,而是为了育士,收取年轻的士子,由大贤为他们授业,学成之后,进行考核,优异者前往长安太学,太学养士,国学育才如此结合,则郡国之中也有人才可用,庙堂也能尽收天下贤才为己所用,一举两得。”
“当然,还得改变如今的官吏选拔制,在太学之中进行考核,如秦国那般,秦国官吏大多都得通过相应的律法考核,才能担任官吏,我们当然也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通过考核的太学士子为官,不再让地方世官横行”
“天下的人才到达长安,便可以采取回避制度,若是南阳郡之士,就不能在南阳任职,不许他们在自己的故乡为官,如此就能很好的遏制如今的这种情况而且各地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家境贫苦的寒门之士亦能出仕。”
贾谊认真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刘长越听越是惊讶。谷漪
“栾布!取笔来!来,伱把你方才说的都写下来!”
刘长急忙说着,贾谊一愣,随即认真的写了起来。
刘长笑着对舍人们说道:“今日方知谊之才也!”,舍人们却并不像刘长这么乐观,栾布迟疑的说道:“谊的想法很好,只是,若是想要具体执行,只怕是不容易啊首先,教导士子的人选,就是一个很大难题。”
“可以育才,可是该让他们学什么呢?是学律法,还是治儒家之经典?还是数算?”
“考核又该考什么?不同学派的弟子难道要用不同的考核办法吗?”
贾谊听到这句话,顿时也开始迟疑,皱着眉头,大概也是没有想出什么办法。
刘长却不在意,他小手一挥,说道:“这些事,让满朝公卿去头疼便是!我们只是一个小诸侯国,又非庙堂群贤,想那么多做什么?也该让他们来做点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