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 / 3)
,她抱着女儿坐在船头,同父亲说笑,就同儿时我们一家三口在钱塘那般,只是最后,阿娘总会无缘无故消失在船头,只留下父亲陪着女儿,四处寻不到她的踪影。
父亲,女儿找了寺庙中的师傅问过,说这大抵是阿娘在托梦,思念我们,是以女儿今日这才斗胆,想问问父亲,过几日阿娘的忌日,父亲可能陪着女儿同去?我们一道去看望看望阿娘。”
“你阿娘……”
公孙云平最怕听到的便是他这个连通房妾室都算不上的“妻子”。
当年,他因为自己明媒正娶青梅竹马的妻子去世、又逢贬谪,终日郁郁寡欢,将刚出生的大女儿留在京中交给父母照料,便自己动身下了江南,权当散心。
而就在江南,他认识了公孙遥口中的娘亲,江氏。
那是个相当温婉的江南女子,眉眼中含的每一抹柔情都比西湖的水还要令人沉醉,公孙遥不过承袭了她七分的美貌,便已经是整个长安小有名气的美人。
那一夜,他喝多了酒,是江氏照顾的他。
他告诉她,他是个仕途遭贬之人,久居江南无所事事,日后很可能没有任何前程;他问她,愿不愿意跟他。
她点了头。
那是他仕途失意之后最快活的一段日子,江南风景美不胜收,又有佳人相伴,吟诗弄酒,没过多久,他便浑然忘却了丧妻之痛,与她有了迢迢。
也就是公孙遥。
公孙遥三岁那年,他的仕途突然有了转机,朝廷新政被推翻,当年无辜遭贬的一干人等,得以尽数官复原职,他公孙云平,被通知又可以回到长安,继续做他的京兆府司法参军。
可这个时候,江氏和女儿就成了问题。
她只是个钱塘无父无母的孤儿,他们当年拜堂成亲,什么都没有,只是在郊外随便找的一个土地庙,行了仪式。
当年,她问他京中有无妻儿,他也说没有。
几载春秋,浓情蜜意的相伴,突然就成了烫手的山芋,回京的累赘。
他在连喝了三日闷酒之后,终于将实情全部与她和盘托出。
他以为照江氏的脾性,在得知真相后虽可能伤心大闹一场,但最后还是会选择与他一道回到长安,届时他再赶紧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妻子,就可以把她和女儿都正大光明地迎进家门。
他什么都想好了,就是没想到,江氏不愿。
她不愿意做妾。
她带着女儿,执意要留在江南,各种数落和埋怨劈头盖脸地向他砸来,与从前的窈窕淑女大相径庭,终于将他彻底惹恼,独自回了京城。
等到三年后再见,已经是天人永隔,她留下女儿撒手人寰,不曾再与他说过一个字。
他将女儿接回长安,记在新娶的门当户对的妻子赵氏名下,成了公孙府的二小姐。
如今,望着女儿这张委屈时都与江氏十分相像的脸庞,公孙云平心下一时五味杂陈,不知该说些什么。
公孙遥察觉到他的动摇,悄然落了两滴泪,正欲乘胜追击,不想,月洞门外竟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老爷!”她尚未回首,便听见了嫡母赵氏的呼唤。
“前厅备好了饭菜,几个孩子早早地从外头回来,说是要陪父亲用饭,却怎么也等不到父亲的身影,老爷可是醉心政务忙忘了,明明答应了孩子们的……”
赵氏走到了跟前,才看清公孙遥冻了一下午的样子,并不意外的神情皮笑肉不笑,直至看到她肩上的披风,才执起她的手,道:“原来是迢迢与父亲正说体己话呢,适才玉珍和玉昭也念叨你了,说是今日王家姑娘的宴,分明请的是家中的四位姑娘,大姐姐身子不适不宜出门也就罢了,二姐姐竟也不去,不知到底是怎么了。”
她眼含着笑,走近一步,问:“我们迢迢究竟是怎么了?”
完了。
公孙遥在听见她声音的那一刻便知晓,自己这回又是完了。
她如今这般毫无意外的模样,摆明了就是知道她的打算,特地来堵她的。
她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女儿,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她。
“父亲……”公孙遥并没有理会她的关心,直接婆娑着泪眼朝向了自己的父亲。
可不过短短一刹那的功夫,适才还对江氏无限怀念的公孙云平,已经又快忘记要心疼总是被自己忽视的二女儿。
他好像游离在她同赵氏的交谈之外,听到她的呼唤才堪堪回神,眸光已经是与方才截然不同的沉静与疏离。
“既然你母亲说你两位妹妹都十分挂念你,那今日这顿饭,你也一道去吧,在外头站了一下午,一道去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他抬手,惯常的动作是想要拍拍女儿的肩膀。
但在看清公孙遥模样的刹那,举起的手终究是没有落到她的肩膀上,转而轻提了提她本就盖的严严实实的披风,而后径自走在前头,在夜晚的寒风中留下几道回声。
“走吧,去用晚饭。”
晚饭设在小花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