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后传奇 第27(2 / 3)
对决于元恂,此时见杨侃来势之猛,元恂心内已怒。
猝不及防,杨侃一个踢绊,元恂便已倒身于地。
这角觝之矩以先倒地者为败,不论何时,赢者必要亲手扶起对方,以示友好互勉之意。
杨侃见太子已倒地, --≈gt;≈gt;
已倒地,便急忙忙近前半步,欲扶元恂起身。不料元恂此时已恼羞成怒,盛怒之下,挥手一拳,便打落在杨侃身上。
然元恂心内戾气不消,反手便又是打了杨侃重重一记耳光,杨侃脸颊之上五指顿现。
元恂一边起身,一边愤恨道:“吾岂会输于你一小儿?定是你使诈,令吾倒地。”
杨侃虽说年纪尚幼,却亦知此时不便争理。然其亦是铁骨小郎,于是只忍痛跪地,却并不出声求饶。
元恂见状,更如同烈火浇油,一脚蹬及杨侃肩部,恨道:“今日念及初犯,吾暂且不以军法处置,你便俯跪于此,待至巳时初刻,方可起身。”
元澄前脚踏进王府,后脚便有内侍来报。
虽说左右清道率为太子腹心之卫,然此番以储君之身代行祭祀大礼,为防太子行有差池,皇帝便嘱了旅贲中郎将,遇事要及时报于任成王知晓。
待听罢内侍所言角觝场中之事,元澄当即沉下脸来。
这杨家世居显要,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只这杨侃祖母王氏,便是先太皇太后的外姑,因而论家世血脉,杨侃便为元宏之叔辈。
杨侃之父杨播,亦曾随元宏出生入死,屡有战功,且与元宏有生死莫逆之情。
元澄亦顾不得劳累,便蹬车急忙忙返回西宫,谒见太子。
此时元恂正与众内侍俯身于地,以“嘎拉哈”戏之。
待及内侍通传,任成王已至,元恂方起了身,又示意内侍将嘎拉哈收起,方令元澄入得内来。
不待元澄行礼,元恂急忙忙作谦恭之举,近前双手扶住元澄,道:“阿翁怎得又折返而回?”
元澄双手作揖,道:“臣听闻太子方才于角场之中体罚臣下,不知因了何故?”
元恂闻言,心内一惊,不曾想此事竟被任成王知晓,且如此之快,于是心有不悦,道:“吾乃堂堂太子,如今已及舞勺之年,这些许小事,便不劳阿翁操心了。”
元恂之言亦是令元澄始料未及。元澄心内一怔,几个弹指之间,便开了口:“如今陛下远在邺城,将太子托付于臣,于朝廷,陛下为君,于宗室,臣为宗长,如此,臣又岂能不理太子之事?”
元恂见元澄不怒而威,心中到起了几分怯意,于是转了口气,道:“阿翁,是吾鲁莽失言,望阿翁恕罪。”
元澄亦是看元恂自幼长大,闻其认错,便缓了口气,道:“太子,大魏源起朔方,俗善骑射与角觝之术。于太祖年间,每至中元之节便行角觝之宴,只为武举取士。”
望着元恂,元澄语重心长接着道:“角觝场上,不可以强凌弱,亦不分尊卑贵贱,只以竞技见分晓。”
见元恂似有不屑之情,元澄心内暗自叹了口气。然身为人臣,忠君之事,元澄不敢负皇帝之嘱托,故而又道:“太子身为储君,更应遵规循矩。莫说这杨家是大魏汉家世族之首,便是寻常士卒,亦不可如此对待。”
此时元恂心内已然厌烦,嘴上只答了句:“吾记下阿翁之言了,阿翁回吧。”
元澄闻元恂之言,心知多说无用,于是重重叹了口气,只得起身离去。
清明祭(二)
是日晨起,平城皇宫之内,凡宫门皆已插柳。
将至寅正初刻,便有内侍入了殿来唤元恂起身。
元恂因昨日受了任成王训话,心内烦躁,便拉了左右清道率中几个与其交好之世家子弟,一同于殿内戏耍饮酒。
此时元恂睡眼朦胧,虽心内不愿,却亦知兹事体大,不敢惰怠。
元恂一边下榻,一边对服侍更衣之内侍成亮道:“这几日为沐浴斋戒之期,万不能令任成王知吾昨夜饮酒之事。快去着人燃了槐安香,随侍吾之左右,以掩吾身上酒肉之气。”
成亮急忙应下,便退了出去。
待内侍们伺候罢元恂洗漱更衣,任成王元澄与太师冯熙及太傅穆亮已候于殿外。
这寒食节源起春秋之时。
彼时晋献公亡,因骊姬之乱,公子重耳流亡于外。一日,重耳染恶疾,幕臣介子推割股啖君,使其康复。
待重耳返晋,成就霸业,是为文公。而子推则携母隐世于深山,重耳寻子推无果,便焚林以促其现身。待火尽之时,却见子推与其母死于山火之中。
文公追悔莫及,故令子推母子亡故之日,举国上下不得生火,只以冷食为餐,又定此日为寒食节,世代相传。
待元恂至外殿,众人向其行罢礼,方各自就坐。
内侍们陆续端了炒奇与凉面、冷粟入得内来。元恂虽不喜此食,却知寒食当日,君王必与重臣以此为食,以示于民同心,故而不敢将不喜之色流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