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 密室惨案设悬念(1 / 3)

加入书签

一顶轿子直接来到府衙,从角门进去后,一直到二门才落地。

二门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子,看到况且就上来行礼道:“况公子,老爷在后堂等您哪。”

“小兄弟,你认识我?”况且看这孩子稚态可掬,顿生好感。

“是那天考试时认识的,你不认识我,我是老爷的书童。”小子说罢,就在前头领路。

“书童?”

况且心里想着,可能是练大人府上的家生子吧,不然不会买这么小的孩子做书童。

他还是第一次来府衙,前面大堂是什么样他没见过,不过后面跟正常大户人家差不多。穿过庭院后,又走过一趟房屋,这才到了府衙的后堂,实际就是内宅。

到了这里,就看到练达宁和一位中年妇人并肩站立着,两旁雁行排开十几名丫环婆子。

“况且,这里。”练达宁打声招呼。

况且一进来,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盯在他身上,练达宁这一声喊,这些人盯的更紧了,好像要从他脸上发掘出金矿来。

况且感觉身上脸上快被这些目光灼穿几个洞了,他强抑着窘迫,快步低头走过去,来到练达宁身边躬身施礼:“弟子况且见过老师。”

“免了,况且,见过我夫人,就是你师母吧。”

况且急忙双膝跪地,大礼拜倒:“弟子况且叩见师母。”

“快起来,快起来,这可使不得。”况且身边的夫人急忙让几个丫环把况且拉起来。

况且见到练达宁可以不跪不拜,可是师母如母,就得跪拜了。

练达宁夫妇两人都穿着家常衣服,官服只有正式场合或者接待上司时才穿,练达宁经常升堂审案也只是便服。

明初,太祖皇帝号令天下恢复汉人衣裳,其实也就是掀起汉服运动,其实只是恢复的唐装,跟真正两汉的衣服还是有很多区别。

一般士人穿的常服跟道袍差不多,成为直缀,圆领右衽,腰身束带,衣摆明初时只是过腰,到了嘉靖年间,基本过膝了。一般官员所谓的便服也就是这个服饰。

明朝的官服称为补服,又称常服,在衣服前胸后背上各有一块方形布块,上面用金银丝线绣着各色图案,这布块称为补子,到好像后来军人的肩章绶带,是用来标明文武品级的。

文官的补服绣的是飞禽,武官补服上绣的是走兽,文武两途大致如此。

明人自己解释这种制度的含义时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心中是否这样想,就不得而知了。

若要区分官员的品级,从飞禽走兽的形状可以得出答案。

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除常服外,又有朝服,上朝见皇帝时穿的,又有祭服,拜祭天地太庙圣庙时穿的,这些足可以写成一部明朝服饰志。

命官如此,其夫人命妇服饰也有同样一套严谨的规章制度,用以区分尊卑上下,等级森严。

此时,练达宁夫妇穿的是一般士大夫夫妇家常衣服,却也是金绣辉煌,只是没有补子。

练夫人显然只是在内宅略尽主妇之责,礼节过后,寒暄几句,练达宁就带着况且来到书房就座。

练达宁的书房跟陈慕沙的迥然有别,书案上除文房四宝外还有各色古玩,虽然称不上宝物,却也都有些年头了。

四壁悬挂一些字画,倒是没有古人真迹,而是当朝一些著名书画家作品,只有正中一幅中堂是王守仁手笔。

这点倒是和陈慕沙相同,两人都悬挂着自己祖师手书的中堂,似乎也标明了自己的门庭。

“老师唤弟子来何事?”况且在一张杌子上侧身而坐。

“我不唤你,你就不来?”练达宁斜躺在一张躺椅上,微笑着说。

“是弟子的错。弟子只是这些日子有些忙昏头了。”

“嗯,你还是没能适应士林的生活,现在只是一只脚踏进来了,没事,慢慢你就适应了。”练达宁大度地说。

况且寻思练达宁的话,并未觉得其中其中有什么特殊含义。他想,练大人若是没事,决不会巴巴地让衙役把自己抬来。

“嗯,是这样,有件事我想借用一下你的脑袋。”练达宁闭目凝思片刻后说。

“借用弟子的脑袋?”况且吓得险些从杌子上滑下来。

“哦,我说错了。是借用你的思路。”练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