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这也要考试?(1 / 2)
这也要考试?
朱瞻壑并没有去素可泰,也没有回云南,就在底马萨司没有动过。
一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现在的暹罗和南掌等国是在根基上出了问题,大明把新粮的消息一放出来,再加上新税制的实行,对平民百姓有多大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人生在世,谁不是为了活着二字?有更好的生活谁不愿意过去?毕竟这个时候的人们在国这个概念上是相当淡薄的。
除此之外,朱瞻壑还很不讲武德的吸收人家的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暹罗的军队不直接原地解散就已经算是好的了,哪来的什么战斗力可言?
朱瞻壑可是很看好简笑的,甚至是打算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要是这点事情都办不好,那只能说他看错人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朱瞻壑不动的理由。
孟养府那边来人了。
沐昕亲自带着人过来,说是最近的德里苏丹不是很安分。
“陛下,您就别折磨手中的犍稚了,敲木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蜀身毒道是一条双向的道路,能够使用的并非只有我们大明,以前就有很多的外地商人通过这条路进入我们大明。”
而且还是那个曾经他最不愿意见到的孩子:朱瞻壑。
缓缓地拿起那封信,在朱棣期待的目光中,姚广孝将其缓缓地打开。
想到这里,朱瞻壑的嘴角上扬的弧度是愈发的大了。
但姚广孝却恍若未闻。
最重要的是,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肯定没有错,如果但凡是有一点不确定,我也不敢来禀告世子殿下了。”
话说回来,这金牌信符是老爷子给朱高煦的,结果除了茶马互市的时候之外几乎全都在朱瞻壑的手上。
“确定吗?”朱瞻壑皱着眉头,但他的心情却是好的。
姚广孝看着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念念有词的朱棣,满头黑线。
同时,姚广孝这个人也是特殊的。
所以,很快,来自僧录司的一道命令就传遍了天下。
也不对,他对释有一点偏见,不过不多,主要还是因为释是外来的宗教,而非中原本身的思想。
德里苏丹的人已经开始急了,那么帖木儿帝国的人想来也已经收到风声了,按照两国的实力来说,一直都和帖木儿帝国水火不容的奥斯曼帝国也应该差不多了。
朱瞻壑不喜儒生,但他不喜的只是宋儒和明儒,对于公羊儒生他还是很欣赏的,对于一部“抡语”行天下的孔子更是推崇备至。
姚广孝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看了看地上那没有半个字的信封,又看了看满脸揶揄笑意的朱棣。
现在想想……可能是从北征回来,朱瞻壑过来的时候开始的?
道门也是一样,历史上那些给君王们炼丹的人虽然大多都是些江湖骗子,但也不乏道门中人的存在,他不喜欢的是这类人。
“是。”沐昕微微欠身,带着那张纸退了出去。
土豆的生长期算是比较短的了,三到四个月就足以成熟收获了,算算时间,也是时候了。
姚广孝手中的持珠猛然断裂,一颗颗的佛珠滚落在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天界寺是僧录司的所在,而僧录司是大明专管寺院僧尼的部门,虽然是在礼部名下,但因为僧录司的左善事是靖难给盖了个印,最后将那张纸交到了沐昕的手中。
蓦地,姚广孝的心底里升起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劝人向善的思想是好的,只不过是传递这些思想的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且因为“来世福报”的说法,释能做到更多道门做不到的事情。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在靖难之后一直都没什么头绪的他,却被一个孩子给打败了。
他的师傅是道家的,他后来出家为僧,靖难成功之后又成了朝廷的官员,可不就是释道儒三家合而为一吗?
在靖难之后,朱棣给过姚广孝很多赏赐,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官职、勋爵,但无一不被姚广孝给推辞掉了。
释也是一样。
除去靖难第一功臣的身份之外,姚广孝还是一个将释、道、儒三家都学习到了一定程度的人。
……
已经成了这样的佛门,和皇室的想法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就算是不为了朝廷,朱瞻壑也会为了自己而出面的。
“老和尚啊,你这就有点儿狗咬吕洞宾了。”朱棣甩开手里的犍稚,眯着眼睛看向了姚广孝。
在这种条件下,土豆是极大可能出高产量的。
对于那种“乱世出山,盛世归隐”的道士,朱瞻壑是很敬佩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这才是道士的榜样。
看着沐昕的背影,朱瞻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那是一种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嚣张。
明朝的寺院已经是乱象频生了,他们不用缴纳赋税,还有香火钱的收入,甚至还有大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