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混入道门(1 / 2)

加入书签

我来道门的目的极为明确,为魂血而来。

而且来的“恰到好处”。

九月下旬抵达京都,一个星期的长途跋涉,赶到这边正好是九月底。

算算时间,后天就是十月一号。

正应了那句老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仿佛冥冥中的注定,给予了我最大便捷。

所以我要的做很简单,先找个地方落脚,安安静静的待上两晚,等着月初那天道门开山。

心里有了决定,我不慌不忙的喝茶,津津有味的嚼着红皮花生,顺便听说书先生讲那《七侠五义》的故事。

抑扬顿挫,摇头晃脑。

醒木一拍,满堂喝彩。

直至傍晚,在两百块小费的催使下,茶馆伙计“深情款款”的目送我离开。

http:

那眼神,依依不舍,看得我头皮发麻,浑身汗毛竖立。

随后,我在隔壁排挡点了两菜一汤填饱肚子,找个家环境还算不错的简陋旅馆住下。

九十块一晚,提供热水洗澡。

除此之外,没有无线网,没有电视机。

唯一能让客人打发时间的是床头柜上厚厚的两摞书籍。

什么《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道门闲谈》,《华夏通闻》。

我大致翻了下,起码有六七十本。

上至国内外名著,下至报刊杂志,可以说应有尽有。

我没闲情逸致看书,索性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心里想着道门地魂会藏在什么地方,我该从哪方面入手。

凭我的修为,悄无声息的闯进道门轻而易举。

别说太虚子难以发现我的存在,就是道门防御大阵亦拦不住我。

难就难在地魂是一脉气运聚集所在,早已生灵。不是昆仑大殿中的死物香炉,能让我顺手牵羊。

根据九阳留下的记忆,各脉气运最为浓郁的地方,十有八九是地魂的藏身之所。

可地魂到底长什么样子,是像元神那样的灵体,一块石头,一缕烟雾?九阳的记忆并未记载,完完全全的一片空白。

这就导致我必须先混进道门,慢慢摸查,详细打探。

而杂役弟子的身份很适合我,一来毫不起眼,二来,万一中途发生意外,我往杂役房一躲,混在人群中。

任谁都想不到“始作俑者”正在为道门干活,干那又苦又累的埋汰脏活。

想到这,我会心一笑,紧张且期待。

一夜无眠,精力充沛。

满脑子都是地魂,魂血,诛魔潭的三伯,我体内的妖魔之气。

想的越多,脑子越乱,我怕影响第二天的“报名”,只能强迫自己专心致志的看书。

随便乱翻,沉寂心神。

直到第三天清晨,天色破晓,我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衫,下楼退房。

山脚阶梯,早已人满为患,排起了长龙队伍。

乌泱泱的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孩子的哭闹声,笑声,熟人间的攀附聊天,陌生人的互相客套。

尼玛的,比京都凌晨的菜市场都乱。

我跟着人群队伍,老老实实的站着,不禁感叹成仙问道对凡人的诱惑确实恐怖。

杂役弟子啊,一个月三千块的基本工资,就这,还有一群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敢情进了道门就能位列仙班?

别的不说,大多是成年人,二三十岁的年纪,确定还来得及?

另外,杂役弟子想要晋升外门弟子,起码需要两三年的煎熬。

两三年,不是两三个月,这里面的猫腻多得很。

如昆仑弟子间出现的“不成文规矩”,我就不信道门没这说法。

“兄弟,你是熟人推荐还是自个报名?”

在我往四周打量的时候,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主动找我搭话。

我抖了下身上的单肩包,报以微笑道:“一个人来的,杂役弟子。”

中年男子仿佛找到了知己,激动跺脚道:“我也是,我也是杂役弟子。”

我傻眼了,难以置信道:“您这个年龄……”

后面的话,我不好意思说下去。

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我没资格笑话他们。

中年男子尴尬挠头道:“我是逼的没办法了。”

“我来道门不为钱,不为成仙问道,就为了一颗火炎丹。”

他深深吸了口气,解释道:“我女儿体质特殊,天生阴寒。隔三差五的犯病,浑身冰凉,意识模糊。”

“整整十六年啦,几乎泡在了药罐子里,时不时的送去医院抢救。”

“不见好转,也没有半点改善。”

“就在上个月,她又一次晕倒,医生说她有可能活不过明年。”

“我们村有个游方老道士,他曾经是道门俗家弟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