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边淫边售(1 / 7)

加入书签

船行十余日,到了倭国,寻到加藤,请他介绍换银之事,加藤劝他,倭国银矿,产量极巨,但本国少煤缺铅,勉强用木材代替,但温度不足,所以质量不佳,又从海外进口铅沙,量少且贵,产量受限,不如直接采购银矿精粉,带回庆国冶炼,不仅价格低廉,不受铅煤限制,且品质更好,还能免税,获利更是数倍以上。

李生一番打探,加藤之言,果然非虚。采买矿石精粉,既免了煤铅限制,价格更低,更用铜钱付账,极受欢迎,且价值高出庆国数倍。

加藤又教给李生诀窍,倭国海外,有连绵小岛,可寻偏僻之处,建立仓库,将矿粉货品存于此处,就无须入关纳税,惹人耳目了。

李生点了点头,每次进入倭国,都要课税,颇为昂贵,如加藤所言,可把矿石货物,都运到海外孤岛,藏匿起来,此后船队进出,便无障碍了,若有事情,也可用小船进入倭国,既不引人注意,又免了税金,果然一举二得。

随后几日,李生利用所带铜钱,全部买入银矿精粉,各家矿主,苦于煤铅限制,空有大量矿石,却无法提高产量,有人采买原矿,提高收入,也乐得销售。加藤商会代为谈判,总共采买18000余吨,令李生也没想到数量如此之大,只怕船队满装,也要运上数次,才能运完。若如加藤所言,矿石之中,约有三成左右纯银,如此算来,也是天文数字。

李生听从加藤建言,在外海找个了偏僻孤岛,建了仓库,把矿石货物,都送过去,以后慢慢倒运回月港。

李生回了月港,指示船队,继续倒运,自己却回到府上,一连数月奔波,李生极为疲乏,如今只剩矿粉未归,交给心腹,来回倒运罢了。

李生寻了一处产煤铅之地,又近河流,建设炼坊。 一则方便矿粉淘洗,二则可利用江河之便,运输原料成品。

冶炼银子,乃用吹灰之法,大致分六步,倭国寻觅矿脉,是在山中岩石上寻觅黑路,此乃银脉,名为“寻矿”。又用人按黑路凿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十数丈,烛火自照,所取银矿皆碎石,是为“采矿”。而后矿石乃出,行至地面,大略分选,遣人捣碎,再上磨细研,以绢罗细,此为“粉碎”。以上三步,皆在倭国完成,李生所购入者,便是银矿精粉。

矿粉运回庆国,设立炼坊,李生雇人,将矿粉淘洗,利用密度不同,分开不同质地,其黑者便是矿肉,此为“分离”。 首批淘洗,匠人回禀,此批精矿粉,约含32成含银,还尚有金,铜伴生,铜约含28 成,金约001成,李生不由得大喜,连声叫好。

矿粉分离之后,再用浓米糊和伴矿肉,团成拳大,排入碳中,上覆一尺木炭,自早点火,终日燃烧,至申时住火,等待冷却,乃得窖团。后用银炉织碳,将铅投入烧化,窖团置于其中,使铅银融合,大火焚烧,鼓风其中,铅能收银,尽归炉底,只有杂渣,浮于面上。数次投放,爬去织火,掠去杂渣,稍候降温,以水灭火,则铅银合一,曰为铅驼,乃粗银。此为“初煅”。

铅驼炼成,藏于库中,待积攒成多。用上等炉灰,视铅驼大小,作一浅灰窠,置铅驼于灰窠内,用碳团叠,以风鼓之,大火烧之。初始升腾云烟之气,久久才散,又有雪花状物腾涌,乃是铅气化之兆,雪花状物散尽,少顷,一边先便浑色,曰窠翻,乃是纯银,而后浇筑沙范,五十三两为一锭,三两为火耗。 是为“成锭”。查勘成色,若色白细腻,有光泽,质地柔软,茬口粗柔,略红,是为上品。

庆国用银,极上品者有贴水,但仍吃亏,下品者质差,工商官民,皆不愿收,唯有中品微上成色,颇为流行,虽是散银,也号称纹银。约有八成成色,最为适宜,李生也按此制成。

李生计算,此番行商,大约载运货品130万南货药材,若晴大哥卸了30船南货,筹了30船北货,里外合算,尚进10万余两,去高丽行商,卸下80余船货,又上了生丝,奇木,人参等高丽货品,里外合算,大致40余万,后来去倭国,将药材,南货全部交给加藤销售,约合350余万两,两人合伙作案,李生抢了1200余万银子,50万金子,珠宝40箱,尚有织机布匹丝绸无数,女人1200余人,交给程家发售大部分,只留下260余极美貌的,估计获利700万。廉价布匹,交给加藤转卖,约有40余万,织机入股,折抵300余万。高档布匹丝绸,卖不上价钱,只好运回。倭国特产,花了200万贯钱。后来,月竹换银,用200万两,换了1200万贯铜钱,又用100万两,换了娘家200万贯钱,总计1400万贯铜钱,去往倭国,分七八家矿山,买了总数18000吨矿粉,连同倭国特产,正在慢慢往回运。

李生预估,18000吨矿粉,除去火耗,约有6000吨纯银,按8成成色做成散银锭,可成7500吨银锭,约2亿两散银。

清点库存,有高丽特产,奇木,生丝,丝绸,精布,人参等。倭国特产,奇木,生丝,丝绸,漆器,刀剑等。两国皆出产奇木,生丝,丝绸,但却极为不同。

李生请来蒋家少爷,让他给奇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