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零之囤货强手 第174节(1 / 2)

加入书签

而来借粮的就是周家父母,他们自从两个儿子被送到农场去后,生活竟然还好不少!

真真是惊到人了。

周家双胞胎兄弟在时,周家父母得省吃俭用把好的东西都留给这对兄弟吃。

比如说鸡蛋,家里有两个鸡蛋就是双胞胎吃,有三个四个还是双胞胎吃。

现在呢,全进两老人嘴里。

至于攒钱,也不攒了。

从前攒是为了攒彩礼,只是进了农场,等从农场里出来怕是已经三十多了,哪里还能相到条件好,甚至条件如同的姑娘呢。

到时候和人家二婚三婚的姑娘相看都算是高攀了。

不过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都说养儿防老。

农村人养孩子大多都是这种想法,如今他们儿子没在身边,就得自己给自己养老。

已经步入老人阶段的周家父母深觉得需要对自己好些,否则没两年就得死翘翘,那么自己这辈子也太亏了。

别说,这种想法许多人蛮认同的。

到这种岁数了,必须得及时行乐。

周家父母能撑这么久才来借粮,其实还算让谢家佩服。

谢家借不借?其他亲戚可以不借,但周家父母这对老人还真得借些。

楚沁对此还挺纳闷的,听到这消息后就问楚婶儿:“韩队长不是说管好自己的口袋,能不借就别借吗?”

楚婶儿戳了戳她:“傻瓜,借不借也是看来借粮的是谁。周家父母现在就周莲一个闺女,两老人都没啥亲近的兄弟姐妹,周莲现在肚子里揣着一个,真不借,让周莲看着爹妈活活饿死吗,不可能的,谢家名声也不好听。”

楚沁撇撇嘴:“谢家小叔这种时候还让人家怀孕,也真是……啧。”

楚婶儿竖起眉毛:“姑娘家,说这些干啥,能怀就能生。”

楚沁心说,要是真这样,世上怎么会有流产这个词。

不过她没说出来,这种晦气话万一让人听去就不好了。

谢家是第一家被借粮的,当天下午,第二家借粮的人就来了。

出乎意料,楚婶儿上午还在吃瓜,下午就吃瓜吃到自己头上。

午后,楚婶儿脸色微微僵硬,看着自己的舅爷。

她这位舅爷姓张,是她奶奶的兄弟,住在流里村,平常少有来往。

张舅爷好大岁数了,将近九十的人就坐在她家院里哭,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妹啊,要是能撑我也不会来找你这个小辈,就先借给我10,哦不,8斤就行。我这老不死的还能吃榆树皮撑撑,你弟的小儿子还没满周岁,榆树皮是真不能吃啊。”

楚婶儿:“……”

8斤就行?听着还得是精细粮。

她嘴角抽抽,下半张脸是笑的,上半张脸是板着的,说道:“舅爷,不瞒您说,我们家现在也不富裕。”

8斤倒是能拿出来,可凭啥啊。

自己是小辈没错,但你找上我,明显就是欺负我是小辈,捡软柿子捏啊。否则怎么不去找你嫁人的两个闺女儿,不去找高树村里你的另一位亲戚。

张舅爷不禁看了眼院子中正在晾晒的南瓜干,没说话。

楚婶儿笑着“嗐”了声,道:“这是我侄女儿给的,怕长虫了就拿出来晒晒。”

意思是这是别人给的,哪里能再转手给出去呢。

张舅爷眼睛耷拉下来,宽大的眼袋似乎都要垂到鼻子中部。

黑着脸沉思片刻,刚想开口,楚婶儿就抢在他之前说:“您看看地瓜干行不?”

她似乎很为难,咬牙道:“我也不瞒您说,现在家里就只能拿出地瓜干来,而且最多两斤,别的再是没有了,我有空时还得给我姥姥送去些。”

这还让人咋说?

她还没给亲姥姥粮食,你个外八路的倒是先得了,谁还能说她的不是呢。

行吧,两斤就两斤。问完这家,等会儿再去下一家。

楚婶儿忍痛给出两斤地瓜干,送走了张舅爷和他的两孙子。

楚沁得知这消息时正在哼哧哼哧地挖着屋后的陷阱,一上午的时间,她挖了四个。

吃完饭继续挖,现在正在挖第五个。

这个陷阱可得做得精细点,不能跟山里的陷阱似的。

话说山里的几个陷阱如何了?楚沁心想明天如果有空的话倒是可以去山里看看。

陷阱大约有饭桌那般大,底部依旧插上竹尖,楚沁还想着如果这几次周抽还能抽出铁钉来,她就在坑底再放上铁钉。

楚沁是半点不带客气的,才不管贼踩上后会不会狂流血会不会得破伤风。

陷阱还得挖得深,整体高度也有饭桌那般高,保证踩下去后不是拐个脚那般简单。

天气炎热,炽热的阳光照射在楚沁身上,把她后脖处晒得黝黑发亮。

感受到皮都快被晒脱了的热意,楚沁挖完第五个坑后赶紧回家把草帽带起来,然后继续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