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节(2 / 4)

加入书签

“公司的事我已经琢磨好了,我认识一个朋友他长辈就在文化部,通过他的关系能搞到渠道,制作和发行应该没问题。”罗阳对这件事已经考虑了好几天了,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民营的音像公司或者唱片公司是不可能成立的,但是却可以成立一个类似工作室的个体。然后以这个个体的名义在正规的音像公司内挂职,然后通过音像公司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渠道是现成的,燕京音像公司属于文化部下属三级公司,作为大院子弟的罗阳虽然不认识燕京音像公司那边的人,可直接找文化部的关系却不成问题,这个面子凭着罗家的地位怎么都得给。

等挂上关系后,接下来就可以操作了。费用不成问题,罗阳手上有钱,搞音像公司他这些钱远远不够,可自己掏钱给罗琳出个录音带不是什么难事,哪怕就不赚他也心甘情愿。

可有这些渠道和关系并不算完,关键还在于最终的录音带。既然是录音带,就必须有歌曲,罗阳的打算是让罗琳先唱一些现在市面上的歌曲作为过度,市面上如今流行的歌曲都是从香江或者台海那边过来的,从里面挑些合适罗琳的不算太难,而且这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做法。

对于这点宋援朝表示认可,实际上内地歌手在八十年代初期甚至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那位后世号称叶赫那拉后人的歌坛大姐,在出道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翻唱港台歌星的曲目,然后鱼目混珠弄个类似的录音带封面进行销售。

毕竟在目前知识产权的概念还没有,只要人能红这样的手段为什么不能用呢?反正香江和台海那么根本管不着内地,许多后世赫赫内地歌坛大哥大姐基本都是这样出道的。

罗阳说了自己的打算,说完后看了眼宋援朝迟疑了下,有些不好意思道:“对了援朝,你上次唱的那首歌我姐能不能用?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让我姐来唱,你看行不行?”

宋援朝一愣才反应过来罗阳说的是那首歌,就是当初自己在学校新年晚会上唱过的那首《当你老了》,这首歌在京师大学的名气不小,后来学生会那边也拿去重新翻唱了一回,不过出了京师大学后,外面并没有太过流传,知道的人并不算多。

现在还不是后世媒体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多,如果没有专业渠道的发行,一首虽然算得上是好歌,却没有这样渠道的推广很难让人知道。

“行,为什么不行?当然没问题!”宋援朝很是爽快地一口答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何况他本就是文抄公,这歌从本质上来说也不是他的。

“太好了,老宋,交情归交情,买卖归买卖,这首歌多少钱你说个数,我给你!”罗阳咧嘴笑着很是高兴,同时认真对宋援朝道。

“钱不钱的说啥?”

“别啊!不给钱我哪里有脸用?再说你也知道我现在不缺钱,这钱必须给!”不等宋援朝说完,罗阳直截了当地说道。

宋援朝想了想点点头:“好吧,给我100,这首歌你拿走。”

“100?我说兄弟你没搞错吧?这么便宜?”罗阳意外地瞪大了眼。

“呵呵,正常官价,你不信找文化部认识的人去问问。”宋援朝乐呵呵地说道,罗阳将信将疑看了宋援朝一眼,说了声自己会去问的,如果价格太便宜他可不接受,在他看来宋援朝给他的这个价格基本就是白给。

可实际上宋援朝可真没瞎说,目前内地市场歌曲的价格就是这样便宜,甚至100元一首歌已经是天价了。

1984年,一首《十五的月亮》风靡全国,可这首歌卖出去的价格是多少恐怕后世很少有人知道。

这首歌实际只卖了区区十六元,所以后世的文艺界里有一句笑话,叫十五的月亮十六元,说的就是这个典故,所以从这点来说宋援朝问罗阳要100元已经算得上顶天了。

再回沪海

罗阳的动作很快,为了姐姐罗琳他对这件事尤其上心。

不过宋援朝对于他直接挂靠燕京音像公司的想法提出异议,建议他直接找在羊城的太平洋公司。

虽然两家公司成立的时间差不多,可相比燕京音像公司,太平洋音像公司不仅资本雄厚在操作方面更灵活,面对渠道市场也更有前途,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对于宋援朝提的这个建议罗阳特意找人询问了下情况,等得到文化部的朋友反馈后,罗阳了解到宋援朝的建议是对的,和太平洋那边合作的确便利许多,更少些不少麻烦,就这样罗阳改变初衷,准备找时间亲自跑一趟羊城。

眼看着暑假马上就到了,正好这一次宋援朝要回沪海,李晓芸也要回去,罗阳一想索性跟着他们一起走,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沪海呢,去沪海玩几天后再去羊城办事正好顺道。

说起罗阳和李晓芸的关系,现在宋援朝也有些看不明白。

说他们两人好吧,可碰到一起总是吵吵闹闹的,可说他们关系不好吧?却又能三天两头见着他们两个凑在一起玩。

大栅栏那边的买卖罗阳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