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2节(3 / 5)

加入书签

“邵哥,您也不必要担忧这些,这也不是你一个人能改变的。”宋援朝安慰了他一句。

邵和平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我心里明白,你放心,我这把年龄也不是什么不懂事的愣头青,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心里清楚。对了,让你过来是想问问,能不能在湘南这边搞点实业,你们盛华是否可以进行一些投资,一味的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风险实在太大,一旦未来有所变化对湘南的打击无法预料。实业这种东西虽然见效缓慢,可基础扎实,也能实实在在地给地方做出一些改变。”

“难呀。”宋援朝早就知道邵和平会有这么一问,他来之前就有了准备,摇头叹道:“我之前说过现在不比以前了,十几年前投资商在地方投资个几百上千万,地方就能把对方当祖宗一样供起来。可现在呢?这点钱地方根本就看不上了,而且说句不好听的,您觉得湘南真的缺钱么?”

宋援朝一针见血指出了关键,是啊!湘南缺钱么?说缺也缺,说不缺实际上也不缺。仅仅他们所在的城市,整个城市到处都在搞建设,其中的投入有多少邵和平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还是一个城市,如果把整个湘南全部算进去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但是,真正落到实业上的投资却是寥寥无几,难道说是大家都不懂得实业的重要性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只不过这一切只是利益的驱使罢了。

湘南的工业基础,或者说实业基础说强也强,说弱也弱。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无非是四家重型机械集团,这四家集团公司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是湘南实力最雄厚的企业。

但说弱呢,除了这几个企业外,湘南就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了。虽然有些民营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算不错,那也仅仅只能说不错而已,相比发达省份,其中的差距很大,而且发展中也有些不太平衡。

整体来说,湘南整体以四家龙头企业为支柱,然后围绕这四家龙头企业生存的几百家制造和配套企业,这形成了湘南的整体实业结构。虽然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行业的单一性和抗风险性实在是太弱,一旦四家龙头企业发生点什么问题,整个产业链就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震动,对于湘南的经济结构也会有巨大的打击。

这点邵和平清楚,宋援朝也清楚。而且从宋援朝来说,他的盛华在业务上和这四家龙头企业没什么关联,大家不属于同行,而且这四家企业背后都有国资的背景,宋援朝也不想掺和里面的事。

“无论如何总得做点事吧?”邵和平叹声说道。

宋援朝点点头,邵和平的确是一个做事的人,或许和他是林道远秘书出身的原因有关。在邵和平的仕途中,他受林道远的影响很大,而在真正开始主政一方开始,邵和平也一直以林道远为榜样努力要求自己。

但是邵和平不是林道远,现在也不是二十年前了,而且邵和平当年去琼岛可以说耽误了,如果不是因为琼岛后来发生的那些原因,恐怕现在的邵和平能走的更远。

另外,邵和平这个人的性格宋援朝非常了解,他不仅想做事,也是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人有了这些,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就会比普通人累许多。其实以邵和平的地位和年龄来说,他完全可以与光同尘,哪里会有那么多烦恼?可偏偏责任心越大的人就越想做事也越累,邵和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或许这也是上面看到了他这个优点,这才把他调任至湘南的原因吧。

安慰了邵和平几句,宋援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来之前他已经考虑过这个事了,以湘南的情况盛华是不可能在湘南进行投资的,因为湘南没有盛华所需要的东西。做生意考虑的首选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湘南来说,盛华的业务结构包括市场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哪怕盛华下属的企业,比如司特等公司在湘南有一定的实际业务,那也仅仅只是整体的补充而已。

再加上作为盛华掌舵人的宋援朝,也不可能因为邵和平的一句话就做出进入湘南的决定。这不符合商业,更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而且宋朝援之前也和邵和平说过这些话,哪怕他和邵和平的关系再好,但在商言商,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却不能做。

当然了,宋援朝也绝对不会一点都不帮邵和平,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地帮他一把。比如盛华下属的企业在湘南的业务基础上有限的扩大和增加投资,这点他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宋援朝坦率告诉邵和平,要想在湘南发展实业关键在于地方的政策和态度,这也是落后省份和沿海发达省份的不同之处。不是有一句老话么?栽下梧桐树,迎来金凤凰。

要干事,就得做好这点,而不是为了目的而去针对性地一哄而上。这样短期虽然可以看到点效果,可从长期来说根本就留不住企业,邵和平需要的是耐心,是要一步步打造这种营商气氛,给予充分的宽裕和优惠的平台,尤其是一些地方上的问题更要彻底解决,这才是真正根本的东西。

随着宋援朝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吐露出来,邵和平认真听着,时不时微微点头。宋援朝许多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去,实际上邵和平也看到了这点,能做到这个级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