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节(2 / 3)

加入书签

陆四方早就将其抛之脑后了,毕竟资本的嘴,骗人的鬼嘛。

摩拜科技

作为未来共享单车领域的两大头部玩家,相比起ofo小黄车顺风顺水的快速发展,如今连萌芽都还没冒出来的摩拜科技,确实是正处于创业最艰难的阶段。

不仅是手中的创业资金已经烧得七七八八了,成果还没拿出来呢,作为摩拜科技的首席技术工程师陈工也直接撂担子不干了。

这也让创立了摩拜科技的胡维维正焦头烂额呢。

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汽车记者,胡维维也算是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打下了厚实的人脉基础。

同时,作为一个有心人,胡维维十分用心经营着自己这份人脉基础,还特地搞了一个线下汽车沙龙,邀请这些自己所采访的汽车行业大佬们一起畅谈日新月异的科技,汽车等话题。

也正是这个无心之举,让胡维维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从而成功拉到了第一笔投资,成立了摩拜科技,以此来完成一直深埋于胡维维内心的梦想。

十年汽车记者生涯里,胡维维时常奔走于大街小巷,游走于写字楼和大厦之间,基于自身经历,对于出行体验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上,光是想要做到上班不迟到这件事情,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胡维维对此深有体会。

作为一个居住在京城三环外的打工人,想要搭乘地铁,就得先坐公交,挤完公交倒地铁,倒完地铁还得再挤公交,最后还得紧赶慢赶跑着上班,才勉强做到不迟到。

在倒腾交通工具的间隙之中,胡维维无数次想过,如果有一辆可以无缝衔接的智能自行车可以使用就好了。

不仅可以方便上下班,哪怕是工作时要完成一些日常采访,也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就像柯南里的太阳能滑板一样,然而显然,这么智能的交通工具,别说国内,哪怕国外也没有。

既然没有,那不如就自己造!

当然,不是造柯南的太阳能滑板,而是智能化自行车。

在一场线下沙龙的聊天中,胡维维将深埋于自己内心的这个想法公之于众,不但没有引起大佬们的嘲笑,反倒是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

大家一致认同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围绕着这个想法展开讨论,如果真的能够做出来,一定很有意思。

然而讨论的结果并不尽人意,想要实现智能化自行车的基础,从技术角度而言反倒不是什么难事,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成本!

一通讨论下来,大佬们普遍认为,想要做成智能化自行车这件事情,实在是太烧钱了。

而用那么多钱去烧智能化自行车这件事情,也不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毕竟再怎么智能化,那不还是个自行车吗?

讨论出这么一个结果,让胡维维略感失望,然而一位大佬却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智能化自行车的理念在我看来并不难实现,最好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共享经济概念,试一试往共享单车这一块发展,说不定更容易做到……”

说话者,正是这场沙龙里份量最重的大佬李文武,毕竟人家创立的公司,可是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李文武成为影响国内汽车互联网行业举重若轻的大佬,更别说其还成立了蔚来汽车,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造车大业。

大佬的话语如晨钟暮鼓,一下子打开了胡维维的思路,共享单车的理念,不正好就是她想要的吗?

胡维维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同李文武相谈甚欢之下,也成功打动了大佬,同意以天使投资人的名义,帮助胡维维完成这件事情。

有了贵人点拨,胡维维毅然决然的辞掉工作,在年初成立了摩拜科技,为打造智能化自行车而努力。

为此胡维维拉来了资深自行车设计师陈工,并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智能化自行车产品设计方案交给了陈工。

为了从一开始就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同时实现智能骑行的便利,在胡维维的设想中,产品需要具备智能锁和卫星定位功能。

这样,才能够方便用户随取随用,同时方便运营,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没有链子,不会爆胎等。

只有做到这些要求,才能保证产品投入市场后,用户不需要面临维修的难题。

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想要在城市中找到一家维修自行车的店铺,早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胡维维的想法实在是过于超前了。

这种理想化的追求和对产品的完美要求,让胡维维化身万恶的甲方,同时让资深设计师陈工饱受折磨。

整整十个月的研发周期,将李文武给予的第一笔天使资金烧了个七七八八,依旧没有拿出令胡维维满意的成果来。

这也让陈工彻底绝望了。

想要达到这个标准的自行车,就算是造出来,其成本也绝对高昂到只能束之高阁,实在是不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