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节(2 / 3)
。
再加上安客科技依旧占据着20%的股份,作为在充电宝行业耕耘多年的领头羊之一,在生产方面无疑也能够提供不少助力。
只要钱到位了,一切都好说,而哪怕已经斥巨资将街电收购,但此前三人各拿出一个小目标的启动资金也依旧还剩下近三分之一。
用来作为第一阶段的生产资金,自然是绰绰有余。
因此,在街电整合完毕之后,直接就开足了马力,开启全功率生产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迅速占领线下市场。
以近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亿达广场作为,逐步蚕食周边商户为主要策略,剩下无非就是利用时间堆砌规模。
唯有形成规模,并且占据了市场的大头,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业壁垒,才能够进一步拥有行业的话语权。
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饶是有资本的助力,那也只能够加速而无法直接跳过。
除非是那种天然拥有让人望而却步技术壁垒的高精尖行业,诸如光刻机之类,不然都难以阻挡后来者的脚步。
而随着街电在线下开启遍地开花的扩张模式,线上堆砌已久的热度和流量也犹如决堤之势一般往线下蔓延。
不过才短短个把月的时间,诸多亿达广场之中都多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充电柜,一体多机的设计,让每台充当柜都能容纳十二个充电宝。
轻量化的设计无疑也给街电的扩张提供了不少便利性,至于造价成本,看似每台充电柜高达数百元,但平均到每个充电宝身上,成本却不足百元。
并且在进入批量化生产后,成本还能够进一步的进行压缩,比之共享单车,其成本远远低于以低成本扬名的小黄车。
就更不用说摩拜单车了,而且要知道,每台充电柜可是有足足八个充电宝,其能够满足的用户数量还有拉新能力,无疑都能够成为这个项目本身的性感之处。
尤其是共享经济的核心科技——押金,在这种情况下顿时开始崭露头角。
如果说在此之前,普罗大众可能对于押金还有所顾虑,担心安全问题,那在两大共享单车的开疆拓土之下,普罗大众的戒备心早已经无限接近于零。
甚至会下意识觉得,押金本身是十分合理的,毕竟人家产品都放心给你用了,收你点押金怎么了?
毫无疑问,随着共享经济大行其道,这种用户信任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只要没人率先打破这份默契,那么这份信任,自然会不断的延续下去。
然而,就像透支消费会上瘾一样,透支用户的信任,本身也是一种诱惑,尤其是当你处在时代风口之上时。
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一切的成功都是因为其的个人能力使然,从而忽略了时代大势的眷顾,用户信赖之类的……
什么天时地利,统统都是无稽之谈,只要人强就行(滑稽)。
一旦陷入这种境地,结果无疑就已经在暗中酝酿。
正如那句脍炙人口的“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一般。
按照老话讲,那叫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国产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了对街电的收购之后,由于代持股份的缘故,周东升无疑是实现了对街电的绝对控股,并且拥有着绝对话语权。
再加上王校长本身就是位列东升集团董事会的股东之一,因此将街电视为东升集团绝对控股的子公司,无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在重新组建了街电的管理层之后,周东升也是顺理成章将这块摊子交给了张晓光分管,就突出一个能者多劳,资本家看了都得流泪。
周东升也不得不感慨,人到用时方恨少呀,随着集团的发展,这手里能用的得力干将确实是捉襟见肘。
毕竟人才储备这种涉及到底蕴的版块,无疑是需要用时间去沉淀的,而对于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的周东升来说,这无疑就是他的一大短板。
好在整个东升集团的绝大多数业务,都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享受着高速发展带来的庞大红利之时,这些问题也会随之被掩盖在红利之下。
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周东升去慢慢做调整,尤其是雄厚的资本积累,已经让周东升有了充足的试错成本。
人手不够就招,招不到就让猎头去挖,挖不动就用钱砸,再不济还能开出股权激励的诱惑……
如此一套朴实无华的连招,倘若还打不动对方,那周东升只能够双手一摊,无奈表示:行,你清高,你了不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只要周东升这个掌舵者不是铁了心作死,想要把东升集团这艘船开到沟里去,那无疑也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当然,要是现在突然来个迟到了的败家系统之类的,兴许自己也可以尝试一番,周东升不由恶趣味满满的想到。
毕竟连自己都可以重生了,再来个什么系统之类的,那也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