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1章(1 / 2)

加入书签

一部好的作品,该如何去定义?

让影评人称赞?让观众喜爱?还是让世人记住?

如果只是让人记住的话,那么这部片子无疑是做到了。

而且还不是被当做笑话一般的记住,而是有着让人惊叹的点。

如那一段水袖击鼓舞。

这一段为时四分钟的舞蹈,必将被人所铭记。

又聊了一会这个话题,也采访赞扬了一下陈硕。

记者又将问题指向刘得华。

“我们都知道,刘得华先生如今成了新晋的金马影帝。你在拍摄张导的戏时,会不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谢谢。”刘得华先是双手合什,对记者提起他金马影帝的事表示感谢,随后正色道:“恰恰相反,我感觉我已经在竭尽全力的表演了,但总是觉得还是没有达到张导的要求。”

“张导,是这样吗?”

“华仔谦虚了,其实他表现的很好,我们当初找他,就是因为觉得这个角色他能够演绎的过来。”

“感谢张导的认可与包涵。”

又有人问道:“刘先生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是哪里呢?”

刘得华认真的说道:“对于最后阴谋曝露之后的刻画稍显不足,总感觉我演的不是那么的到位。”

他是真感觉,自己在最后的段演的不够好,没有演出那种野心勃勃,为了欲望舍弃一切的感觉。

“确实,当时我们在看的时候,总感觉刘捕头还应该再外放一些,那这是否代表着,你在那场戏中的表演不合格呢?”

听到这话,刘得华不禁眼神一变,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说是满满的恶意了。

他如果承认了当时的表演不合格,那岂不是说他的金马影帝,有些浪得虚名?

如果否认,自己刚才都已经说了,感觉不足,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看了看那名记者,是来自香江的,那就怪不得了。

正当他思考该怎么说时,陈硕突然开口道:“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华哥之所以觉得自己演的不够,是因为他太过善良,演这样的角色时,也会心有不忍。

就如同张导所说的,请华哥来演就是因为他适合这个角色。

从雪地大战中就能够看得出,刘捕头并不是个绝情的人,他会因为女儿的死而失魂落魄的离开。

因此在最后的关头,虽然他渴望着权利,但并不代表着他对大姐、对飞刀门没有了一点感觉。

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做到绝情觉性的地步,最后他才会被随风所杀。

也就是说,实际上,华哥的演绎才是对这个人物的正确诠释,没有一点问题。”

张毅谋也接着说道:“对,我们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讲情。

所有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他们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正是因为有了感情,才有了随风与小妹的壮烈,才有了刘捕头和大姐的生死纠葛,才有了这部剧。”

电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并不是被创作出来的,而是众多创作者的灵光一闪,然后发现了一个本就存在的东西。

就如同《十面埋伏》,张毅谋等人当初创作的时候,跟这个故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但是就这么随着一遍遍的更改,一遍遍的打磨,才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

又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妥协与灵光一闪,才造就了今天这这版《十面埋伏》。

然而,一版已经定了型的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同样有着不同的模样。

这就是作品的魅力。

第393章 海边嬉闹

每个观众都有着自己的自身独特的经历,当他们带着自身的经历来看一部作品时,会下意识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再加上文化理念的不同,对于一部作品的理解也就大不相同。

有人喜欢陈硕唱的两首歌,有人喜欢刘奕菲的两支舞,有人喜欢山野烂漫处的浪漫,有人喜欢那白雪飘洒的悲情,还有人喜欢那竹海摇曳的肃杀……

眼下这些记者来自于全世界各地,虽然共同观赏了同一部作品,但产生的疑惑却也是各不相同。

问出的问题甚至有些千奇百怪,让陈硕大感世界上竟然还存在这种迥异的思想。

一场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正是因为诸多媒体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觉得,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能够引得更多人的观看,吸引更多的关注。

集体采访之后,陈硕本以为已经结束了,没想到接下来,又是个人的单独采访。

一群记者分开来,围着陈硕等人,想要给他们做个个人采访。

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张毅谋去的,奔着刘得华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