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一刻刘娥心中充满了自信。

自太宗后,宋朝宗室子弟被限制与外臣来往、入朝任实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到地方担任任何官职。

归结起来就是老老实实在汴京呆着养老,钱管够,但没有实权,也不能上进,做个富贵闲人。

因为天幕这次说的是大宋,玩得好的宗室子弟都聚在一起听。

本来是当乐子听一听的,反正就是国亡了,也轮不到他们掌权做主,除了听一听也干不了别的。

直到他们中间买过书的看到天幕左下角框框里的字。

说靖康耻中,所有宗室成员都被金军掳走。

众人瞬间炸了,他们安分守己待着,不结交大臣,不上进,富贵闲人一个,俘虏他们干嘛?

“怎么办?”众人急得团团转,“金军?金人?是哪里冒出来的?”怎么会有比辽国还可怕的异族?

“先不要着急,天幕上说了靖康耻发生在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

“这一听就知道是庙号,谁知道说的哪位官家啊!!万一……”就很不幸的是现在的官家呢?倒霉的岂不是他们?

不行,得想个法子。

历朝历代能看到弹幕的公主们心里荡起了一丝涟漪,忍不住顺着弹幕深思,对啊,连那样的暴君昏君都能当皇帝,她们为什么不可以?

夜晚灯火通明,街市繁华的汴京因为天幕的出现更热闹了。

街边的小摊贩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这是露天的,能看到天幕,不像酒楼,要靠着窗才能看见。

“哈哈哈哈哈,后世的人说话可真犀利。”

“杜兄,天幕左下角那个框框到底说了什么?花花绿绿的?太快了,看不清。你给我们念念呗,你也知道我们识字不多,看得困难。”

“说咱们大宋的读书人多,但是质量不太行,除了一些真材实料的才子名士,其他人啊大多都是酸儒……”

五十七章 基因遗传是盲盒

有人转述弹幕, 一些看不到又好奇的人纷纷竖起耳朵。

结果听得面皮涨红,给气的,却又无法反驳, 一反驳不就是对号入座吗?

刚才还高声阔谈的人一下子变成了鹌鹑。

可听着周围百姓的肆意嘲笑,自诩读书人的他们终究忍不无可忍, 怒道:“本朝自太祖以来便优待士大夫,太宗广开恩科,增加取士数量乃顺势而为。

□□仁厚,留下前朝旧臣, 可前朝旧臣思念故国, 如何能为大宋尽心尽力?自然是该广开恩科, 录取一批忠君爱国且有才学之士为国效力。

太宗此举并没有错,更何况太宗还下令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书籍,造福天下学子。书编纂好后,太宗每日处理国政却仍坚持日进三卷, 锲而不舍,尝曰:开卷有益,不以为劳。

太宗好读书, 孜孜不倦的精神当为天下学子表率,后世人如此诋毁太宗, 其心可诛!”

有人提出质疑:“可是官位就那么多,有必要每次科举都取这么多进士吗?而且只要中进士就授官, 官员免赋税、劳役;做到大官还能给子孙荫官……这么多官员不是冗官是什么?”

一位衣着朴素, 两鬓斑白的老者长叹道:“没错, 官员不交税,却不停给百姓加税,现在的赋税比太宗朝那会翻了四倍不止。天幕说的都是真的……”

读书人口中的□□仁厚, 太宗贤德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只关心赋税能不能减少些,丁口能不能减免一半,和从前一样。

“就是,这么多官也不见他们为百姓做什么,没做官之前天天把为民请命挂在嘴上,当了官之后就会耍官威和敛财,这样的官还不如不要呢。”

“天幕上又有新的内容了——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人。”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把方才还振振有词的酸儒说得面红耳赤,心里直呼刁民。

却又忍不住惶恐,当今官家会不会听天幕的话,以后不再大量取士,并且收回对士大夫的优待。

十年寒窗苦读,谁不想有朝一日金榜有名,成为天子门生,为官做宰,从此鲤鱼跃龙门,尽享荣华。

天幕:我们与你无冤无仇为何要如此诋毁我们,坏我们名声?

【大宋专治低血压果然名不虚传,大家不要激动,你们想看的这本《我在大宋一百年》都会有。我们继续来看赵蓁瑜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之前说到赵蓁瑜拒绝了赵德芳和赵廷美的拉拢,赵德芳很不理解,觉得他们是兄妹,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儿女,他上位难道不比隔了一层的赵廷美好吗?

赵蓁瑜就表示明明宫变他们三个人都有出力,而且论功劳,她出的力最多,凭什么分皇位却没有她,这不公平,她也要当皇帝。

赵蓁瑜这番话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炸裂,她说完之后,赵德芳错愕地看了她好久才问:你不会是开玩笑的吧?

赵蓁瑜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但势在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