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节(2 / 2)

加入书签

样,男女之间的体力差距确实不足为虑。

这本书中会提到这些武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吗?

对比耕地机,他更想要这些武器,当然要是都有,那更好。

秦始皇对这本小说的期待值又高了些。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对后世有女兵并没有感到多意外,他姐姐统领的娘子军可不输其他大将,说实话,在治军上,那些将军还不如他的阿姐。

娘子军在阿姐手上军纪严明,受百姓爱戴,后来阿姐被调离京城,娘子军并入大唐的军队,战斗力和军纪名声远不如阿姐在时。

阿姐长在深闺尚能如此,后世那些女子有十一年义务教育,还有和男子一样的机会,有女兵也实属正常。

不过能在那么多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有什么不凡之处吗?

还有后世征兵的待遇到底有多好?才能让那么多人都想从军。

这才是他羡慕的地方。

武周时期

“男女平等?”虽然早有猜测,但真正听到,武则天还是被狠狠震撼了,“婉儿,后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可思议。”

阅兵式上一闪而过的画像,游巡车上的人都是男的,也就是说后世的掌权人是男人。

他们居然愿意把手中的权力分给女人。

上官婉儿也被震惊到了,但更多的是对后世的向往。

男女平等,女人一样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一样可以当官,不必拘于后宅的一方天地。

洪武年间

虽然天幕的画面已经换回原来的样子,但海陆空三军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画面仍在朱元璋脑海中挥之不去。

火器真的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吗?

他打天下时可没少用火器,什么火雷炮、神火箭、轰雷炮等等他都用过,当初这些火器可是被百姓当成神仙手段的,威力巨大,鄱阳湖大战靠着火铳一举打败了陈友谅。

靠火器打下半壁江山,朱元璋对火器自然很看重,这些年他不断增加军中火器的配置,可惜仍旧是供不应求。

他一直以大明朝的火器为荣,自豪不已,但看过后世的火器后,朱元璋被震懵了,大明朝的火器和后世一比,简直不配叫火器。

朱元璋快不认识“火箭”两个字了。

而且更过分的是后世居然连后勤、支援、预备役,甚至女兵都配上了火铳!

大明朝的火器一直供不应求,虽然这些年他一直在增加军中火器的配置,但军中能用上火器的将士还是不多。火器制作昂贵,性能也不稳定,还不易保存。

根本做不到全军供给。

大明做不到,后世却能做到。朱元璋肚里直冒酸水,眼冒绿光地盯着顾清瑜手里的书。

【小霍一出院,温渺渺就带着他去补办身份证。

借口都是现成的,以前计划生育,他是超生的,家里交不起超生的罚款,就把他遗弃在大山里,这些年他一直在山里生活,所以没上户口。

年龄也很合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各个地方都在落实“一孩上环一孩结扎”避孕节育措施。】

唐太宗时期

正处于最缺人的贞观初年,李世民满头问号:“超生??还罚款!”

李世民十分不解,并悲愤道:“怎么会有计划生育这么丧心病狂的事!”多子多福不知道吗?他想要人口都想疯了,后世居然在计划生育,不给生。

管天下户籍的户部尚书裴矩也不能理解,听到李世民这话,他点头如捣蒜,“就是,夫妻敦伦,生儿育女乃人伦大事,天经地义。”

礼部官员也跟着义愤填膺,指责这种行为。

最后还是杜如晦出声提醒:“有没有一种可能,后世就是因为人口太多才不得不限制呢?”

这话一出,众人沉默了。

是哦,十四万万人口,贞观初年的人口只有后世的零头。

好他妈羡慕。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言难尽道:“后世的人口已经多到不得不限制生育的地步了吗?”

超生的人口给他啊!

大秦

一直觉得大秦人不够用的秦始皇流露出悲痛的眼神,虽然不理解上环和结扎是什么意思,但是结合上下意思,不难猜出是一种避孕方式,也就是每对夫妻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