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节(2 / 3)

加入书签

士。

从这里可知宋慈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和理学打交道,是宋代的理学,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科哦!

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1]。

理学讲究“视、听、言、动非礼不为”、“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教条,但是宋慈对尸体的查验要求严重违背了理学的教条。

古代是讲究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哪怕是尸体也一样。

而且当时并没有法医的概念,充当法医职责的仵作也因为对尸体的种种避讳,一般只会给出一个大致的死因,就像之前那个案子一样,仵作只会告诉你人是怎么死的,而不会深究有助于案件侦破的线索。

但是宋慈的断案方式打破了这种传统,出于尸体检验的实际需要,他大胆地冲开尸体检验的桎梏。

宋慈告诫尸体的检查人员检查务必细致,所有孔窍都必须细细查验,一旦其中是否可能藏有致命的异物。

而且宋慈还要求尸体不可有任何刻意遮蔽的地方,一旦有人故意遮盖某处,则一定要对此多加查验,并特意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2]。

你敢相信这是一个从小就备受儒学熏陶的人能说出的话?事实证明,优秀的人是不会被固有的思想禁锢的,他会打破常规,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

宋慈将礼法教条抛之脑后,一心只想确保天下无冤。与理学家的唯心主义不同,宋慈更像是一位信奉科学、心怀浩然的唯物主义者。

也正是因为宋慈的坚持,才缔造了一段让“死人开口说话”的法医传奇。

宋慈六十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洗冤集录》这部旷世奇作。

这部著作包含了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在内的53项内容。并对犯罪、犯罪侦查、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3]。

书中宋慈不仅创造了众多理论知识,还把自己二十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真实案例编撰其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很多检验方法,现代依旧在用,书中科技含量是真的高!

后世很多法医著作也是以这本书为蓝本,而且这本书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传到海外,对整个世界的法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宋慈世界法医鼻祖的地位。】

大秦

世界公认?

真有这么厉害吗?天幕出现以来,还是第一次用到这个词。

法医学之父,法医鼻祖,后世居然如此推崇令史(秦朝的验尸官),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能让死人开口说话,怎么做到的?

死人怎么会开口说话呢?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

“李斯,死人可会开口说话?”

被点到名的李斯心中一惊,如临大敌道:“天幕说的未必真是让死人开口,而是通过验尸从尸体上得到指证凶手的线索。”

求求了,别什么都问他,尤其是这种关于死人的,他害怕。

秦始皇将刚才听到的内容细细一想,颔首道:“唔,有点道理。”

李斯松了一口气。

扶苏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不知不觉入了迷,优秀的人不会被固有的思想禁锢,他会创作属于自己的思想。

他心中怦怦直跳,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悟到。

半晌,扶苏抬头看向如高山般存在的始皇,或许他终其一生也无法越过这座大山,但他想试着做一些曾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都麻了,所以这个宋慈是个比包拯还厉害的人物对吧?

但为何出现在大宋啊!

这样的人怎么就不能出现在大汉,刘彻忿忿不平道,“电视剧是什么?”为何可以让人声名远扬?

三个字他都认识,但合起来就成了一种他不认识的东西。

“禀陛下,之前那本《传播学》中曾提到过电视,是和报纸一样的传播媒介,但传播速度优于报纸。”

有才华的人比不上会宣传的人?刘彻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狄仁杰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好像是唐朝的,唐朝、宋朝都有这种断案如神的人,怪不得如此热度如此之高。

他的大汉,武将有了;文人嘛,司马相如算一个,这断案也不是不能有。

唐太宗时期

贞观群臣们惊讶于“让死人开口”的言论,直呼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的关注点却在于:“狄仁杰这名字好熟悉啊,是我们大唐的人吧?”

众人闻言立即停下讨论,记忆力最好的杜如晦最先想起来,他颔首道:“正是,狄仁杰是高宗朝的人。”

杜如晦说完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此人年纪和高宗相差无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