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节(2 / 2)

加入书签

太上皇和皇帝都被气晕了,场面更混乱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沉默了好一会儿,吩咐道:“再把乾陵的规格扩大些,给太平他们几个留个位置。”

虽然是挤了点,但总好过陵寝数次被盗,连棺木都被打开了好。

上官婉儿有些意外,“陛下是想给太子和相王也留个位置?”

武则天轻笑,“他们想不想葬在乾陵随他们。”

上官婉儿忽然俯身下跪,“婉儿想陪葬在陛下身侧,请陛下恩准。”

武则天:“准了。”

东宫

李显皱着一张包子脸十分无语地望着天幕,好事从来没他,坏事他倒是一件不落。

他的出路在哪里啊?

相王府

李旦:“……”

看着已经十四岁的李隆基,李旦:“儿啊,你今后还是别出门了。”我怕你一出门就会被套麻袋打死。

大唐其他皇帝简直快气炸了,什么叫尤其是李隆基之后的皇帝可以多拿点?

晚唐的混乱局面能怪他们吗?

安史之乱后,大唐风雨飘摇,他们能坐稳皇位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解决所有问题谈何容易。就连他们上位还是靠宦官拥立的呢,谈什么整顿朝纲。

大秦

正在滔滔不绝诉说自己的治国之道的扶苏卡壳了,五代十国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恐怖。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坏乐崩都没有这么离谱。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秦国公子,扶苏何曾听过这些。

五代十国连最基本的道义都不讲,何谈其他?

秦始皇瞥了脸色变白的扶苏一眼,“怎么不继续说了?不是说以德服人吗?”

扶苏:“儿臣错了。”

一旁的李斯听见自己的名字,心中大为感动。

千百年之后,陛下第一个想起的还是他。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露出震惊的表情:“……”

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好一个与其便宜外人,不如拯救大唐。”若真是落到开棺曝尸地步,他也会愿意将陵墓里的宝物交给后人兴复汉室。

太惨了。

不过李世民陵寝的东西似乎真不多,上回天幕说他的茂陵被几千人运了三个月呢,李世民这才一个月。

【秦始皇如愿拿到大唐皇陵的地图后,晚上终于睡了个好觉,并且准备开展下一步计划。

首先唐末的节度使是不能要了,包括他们手下的将领,通通不要。骄兵悍将也就罢了,还无恶不作,若是人手够让他们去干苦力倒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修秦直道,挖运河等。

可惜他没有人手,这些人留着只会是祸害。

其次黄巢起义把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杀了,朱温又血洗了一批大臣,本来自安史之乱后就缺人的中央现在是彻底没人了。

得重新补充人才,算了,乱世也不讲究什么人才了,能干活就行。

补充人才后就可以招兵买马,收拾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藩镇们。

要是能招到几个精通纵横术纵横家就好了,这些节度使眼皮子浅得很,要是有几个能说会道的纵横家去忽悠他们,让他们自相残杀,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

可惜汉以后的朝代都尊儒,纵横术没落了,怕是找遍整个中原也找不出几个纵横家。

又是想念李斯的一天,若是李斯在,这些事哪里用得着他操心,李斯肯定会规划好。

当了一阵子的李柷,接触了不少人后,秦始皇发现还是李斯最好用。

李斯一人,可抵千百人。】

大秦

李斯心情颇为激动,两鬓斑白的他容光焕发,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只是吕不韦门下的一个门客,且还是不受重视的那一种。

心中抱负得不到施展的他本以为会在吕不韦府中就此蹉跎,直到遇见当时还是秦王的陛下,当时他已经三十四了,陛下十六,他们相谈甚欢,陛下很赏识他。

此后,他便一直追随在陛下身侧,见证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

他的抱负实现了。

“大王,”许久不曾叫过的称呼脱口而出,李斯连忙请罪,“臣一时失言,请陛下见谅。”

秦始皇抬眸看他,李斯一向谨慎,从未行差踏错,若不是知道他将来干的事,他定会和从前一般信任他。

“无事。”秦始皇说完,目光在李斯斑白的头发顿了顿,“你也老了,国事可让萧何多分担一些。”

李斯闻言身形一僵,“谢陛下关心,不过臣还干得动,臣想为陛下,为大秦多做一些事。”

秦始皇颔首,淡淡地应了一声,“嗯。”

一旁的萧何:“……”不愧是一人顶千百人的李斯,可真够拼的。

难道他看不出来陛下其实已经有了宽恕他的想法吗?

唐太宗时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