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节(2 / 2)

加入书签

颗救心丸,这会可能已经吐血了。

赵德昭给赵匡胤顺背,“父皇,消消气,这些都是将来的事,现在还没发生呢。”

赵匡胤咬牙切齿:“赵构!这厮怎么不去死。收复失地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虽然这些事《细说宋朝》里都有,但《细说宋朝》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能看到,天下人不知道。

现在天幕广而告之,天下人全知道了,赵家还有何脸面面对天下人?

赵德昭见赵匡胤一脸怒容,仿佛要杀人,不由道:“可是父皇您已经将他们除名了,他们不再姓赵了。”除了赐死,已经罚无可罚了啊。

赵德昭甚至在想如果这次赐死了他们,那下次天幕再提到这些事,父皇不会想鞭尸吧?

赵匡胤一拳砸在桌案上,“便宜他了。”

宋高宗时期

被软禁在行宫里不修边幅的赵构闻言脸色一白,随即又恢复镇定,他都这样了,那群乱臣贼子还想怎么样?

除非他们想担上弑君的名声,否则他们肯定不会杀他的。

等着吧,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将那群乱臣贼子都杀了,一个不留。赵构恶狠狠地看着天幕,心里发出怨毒的诅咒。

他正想着,后脑勺突然被什么砸了一下,疼痛感传遍整个脑颅,赵构捂着脑袋回头,见墙头上趴着几个孩子,手里拿着弹弓正对准他。

赵构怒火冲天,一边往后退,一边大喊:“来人,护驾!护驾!有人行刺。”

同时还指着墙头上趴着的孩子:“你们这些刁民,胆敢行刺朕,朕要诛你们九族。”

那些孩子乐不可支,嘲笑道:“就你这样的还好意思自称官家,官家在京师呢,你是坏人,受死吧,”

说罢,用弹弓瞄准赵构射了一块小石头。

小石头接二连三打在身上,赵构急得跳脚,“放肆,你们这些刁民,朕要处死你们,来人啊,快护驾!”

过了一会儿,守门的人实在受不了了,怒道:“别哀嚎了,再嚎明天没饭吃了,吵死了,正听天幕呢。”

赵构敢怒不敢言,怒瞪着紧闭的大门。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又羡慕了:“宋朝还真是人才济济,而且还对大宋忠心耿耿。”这就是有钱的好处吗?

瞧瞧大宋,疆域是历朝历代最小的,但是却是最有钱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一抓一大把。

养兵养得这么废,还有这么多人效忠。

“岳飞不能选宋朝,会选大汉的吧?”对汉土那么热爱,干脆来大汉开疆拓土啊!!

霍去病都有些无语了,陛下真的是对别人家的绝世武将念念不完啊,看谁都想要,提醒道:“陛下,前面几个都去了不一样的朝代,我觉得岳飞来不了大汉。”

刘彻:“胡说,刚才那个戚继光不就去了大唐,大唐都能有两,大汉为什么不可以?”

霍去病弱弱道:“戚继光不是去了武周吗?”

刘彻皱眉:“武周和大唐有什么区别吗?朕不管!朕就想要岳飞。”

唐太宗时期

长孙无忌双眼发光:“这是第五个名将了吧?后面是不是要说明相了?”

房玄龄:“辅机,你这么兴奋做什么?你能保证明相里有你不成?”

长孙无忌:“不能,但是应该会有的吧。我也没有善终啊!”

杜如晦凉凉道:“可是你连丞相都不是。”

长孙无忌:“…………”

一百六十四章 开国之难

长孙无忌下意识地看向李世民, 满眼都是——说好的让我做尚书右仆射呢?

难道没有封吗??

注:唐朝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后改为尚书仆射,尚书省长官),及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都是宰相。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说没有善终本来挺生气的, 但被他这么一看又有点心虚,他是想封辅机为尚书右仆射来着,可观音婢说长孙家太过荣宠, 恐极致的富贵会带来灾祸,让他缓一缓。

难不成缓着缓着不封了?

应该不会吧……

长孙无忌见状, 瞪大眼睛,二郎你!还真没封啊?

不对啊,他作为托孤大臣, 不可能连个宰相都混不上。

嗯, 宰相里肯定有他,房玄龄和杜如晦肯定是嫉妒他。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看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眉眼交流,还有什么不明白:好哇,原来陛下和辅机早有默契,呵呵,那我们呢?大家都是秦王府邸出来的,凭什么辅机就得陛下另眼相待。

陛下的大舅子就了不起吗?

众人酸了, 目光怨念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头都大了,“不是,现在在说岳飞, 谈论这个做什么?也许明相篇并不是意难平而是人气或者功绩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