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8节(2 / 2)

加入书签

打一个无人生还。】

洪武时期

因为明末的消息,朱元璋胸口还在闷痛,没缓过来呢,就听到自己被天幕提起。

还是以这种方式被提起,朱元璋脸黑了,大骂:“胡说八道!胡惟庸谋反,李善长、汪广洋牵扯其中,死有余辜,朕杀他们还有错不成?

再说了,还有徐达,徐达是病死的,关朕什么事?”

大臣们连大气都不敢喘,胡惟庸案牵连甚广,没必要牵连的也被牵连了,冤屈着不少。明眼人都能看出圣上是想借着胡惟庸案清理一波人,谁敢求情?嫌自己命不够长?

朱元璋见不少大臣都瑟瑟发抖,顿感没劲,转头看向一众儿子,老二老三全然没当回事,老四面无表情,看不出什么,老五欲言又止……

到头来竟是一个敢说话的都没有。

朱元璋觉得心里更闷了。

大秦

秦始皇:“这就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原因?”因为无人生还?

废丞相,收相权,忙得过来吗?

他左右丞相都不够用,如果废丞相,那不是忙死?

若是觉得丞相权力过大分化相权便是,直接废除,每天处理的奏章能再多几倍。

这朱元璋果然勤政。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倒也不必如此比较。

没有大错,他也犯不着杀人,顶多是罢官。

他比朱元璋还是好点的吧?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连连点头,“天幕说得对,你们这些文人就是心眼多,一肚子弯弯绕绕。”天幕说得可太对了!

“把曹操司马懿坑到了大汉,结果后面的皇帝比汉武帝还难整,后悔了吧?还没混出头,头先没有了。哈哈哈……”

文臣们:“……”关他们什么事,你是不是入戏太深了?

李世民:“朕比较关心阎王念了哪几个皇帝?为什么不光明正大说出来,是朕不配听吗?”内心:到底有没有他啊??

【有机灵鬼试图道:不对啊,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吗?明朝不需要丞相吧?

阎王看了他一眼:明朝的内阁充当宰相职责。

众鬼闻言心里拔凉拔凉的,明朝的内阁说的充当宰相职,但终究不是宰相,且和宰相相差甚远。

明朝的内阁看起来权势滔天,但都建立在皇帝相信他们并且自己犯懒不想干活的基础上,一旦皇帝下了决心,倒霉也就是时间问题。

比如张居正。

想到这里,众鬼看向张居正:张首辅,可还想去大明?

张居正:你看我像是冤种吗?

阎王:咳咳,你就算想回大明也回不去。好了,接下来这位皇帝也是千古一帝,而且还是知名度最响的那一位,也是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

有想去秦始皇手下当丞相的吗?

李斯站了出来:在下想去,在地府学了那么多东西,斯有自信能挽救大秦的颓势,必不会再让秦二世而亡。

阎王看了他一眼:可是你去不了,不能回原来的朝代。

李斯指了指聚在一起的鬼魂,心不甘情不愿道:那他们去了,原来的‘李斯’呢?他们不会要变成‘李斯’吧?

阎王: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成为别人。

李斯对阎王躬身一拜,行了很多年没有行过的大礼:斯辅佐大王二十七年,误信赵高、胡亥之言,害死公子扶苏,使得胡亥上位滥杀无辜,大秦社稷毁于一旦。

斯愧对大王,想将功赎罪,求阎王成全。

阎王:不行,这个先例不能开。你可以把你的治国政策告诉要去大秦的人,最多只能这样了。

你回不了大秦。

李斯失望地低头,一步错,步步错,连将功补过的机会都没有。

公孙鞅(商鞅):先秦与大秦不一样,吾是否可去大秦?

阎王点点头:可以。

王安石站出来:不知去大秦有几个名额,我也想去。

诸葛亮几乎是同时和王安石站出来:亮也想去。

陆陆续续又有不少人站了出来。】

大秦

秦始皇露出满意的笑容,嗯,甚合他意,他果然比汉武帝受欢迎。

汉武帝的曹操和司马懿是被坑去的,他这些都是自愿的。

李斯眼底闪过一丝失落,同时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这么说陛下应该不会生气了吧?

李斯余光偷偷看向秦始皇,见其面带笑容,一副心情很好的样子,陛下是因为他选大秦而高兴,还是因为其他人选大秦高兴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