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不合理!!

不过吐槽归吐槽,秦始皇可没忘吩咐人抢书,“萧何, 快抢下来。”

墨子的视线瞬间转移到萧何身上,“怎么样,怎么样, 抢下来了吗?”

萧何:“…………”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到《土法农村水电站》的第一眼产生了和秦始皇一样的想法,又破又旧(其实只是旧,只是平时的新书太新了,对比之下就显得有些破旧),肯定很便宜。

便宜书抢的人多,如果很有用那绝对秒没。刘彻:“去病,守着小黄车,一上架就买,务必要抢下。”

霍去病见状,神色一敛,态度变得认真起来,“陛下放心,我一定抢下。”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小黄车,生怕会错过这本可以抵抗旱灾的神书,这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水灾、旱灾、虫灾都是天灾,在天幕没出现之前,天灾可是和君王无道挂钩的,认为君王政令出现过失,所以上天才会降下天灾警示君王。

天幕出现后才打破了这种说法,现在又要赐予他们抵抗天灾的办法,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可不能错过。

然而……388?

刘彻傻眼了,怎么会呢?难道这不是二手书?

“去病,等——”一下。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霍去病欢快的声音:“陛下,我抢到了。”

刘彻:“……”

算了,小黄车里的书锐减得那么快,先下手为强是对的。

“不过,天幕这次的书怎么一会限量一会又不限量?”

霍去病:“许是二手书不多吧。”

原来不止他一个人觉得那是二手书,刘彻忿忿不平:“二手书她还卖得那么贵!”奸商!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又惊又喜,“还真有抵抗旱灾的方法啊!”居然真的被他猜中了。

买,这必须买啊!

再贵也得买。

李世民抬头望向天幕,咦,不对,这书怎么这么旧?这不像新书。

听到“介意勿拍”的李世民想都没想就让长孙无忌买下来,开什么玩笑,别说字迹不够清晰,就算是缺字漏字也得买啊,这可是对抗旱灾的办法。

而且天幕把旧书卖出新书的价格,这书一定不简单。

各个时空的百姓听到那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时愣了一下,这怎么可能呢?

哪会有广积粮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善人,自古家中有积粮的不是官府就是大户。

有道是“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那些官和富户只会抢他们的地,抢他们的粮食,逼得他们卖儿卖女,走投无路卖身与他们为奴为婢,怎么可能会为人民呢。

……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的这两本书可了不得,有写作需求的宝贝一定不要错过,尤其是写种田文、经营文的,这可是致富经!

书中的女主靠着这两本书忽悠了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说这两本书贯穿全文,它们就是《天工开物》和《农家科学致富400法》。

《农家科学致富400法》就不用说了吧,里面全是致富秘籍,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靠着里面的方法脱贫致富。

现在是不成了,市场饱和不说,套路也多,想靠这些致富不容易啦。在古代就不一样了,一市场大,二没有现代花样百出的套路,里面的致富秘籍一用一个准,写种田文和经营文必备的一本书。

而且也不贵,只要224就能带走。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 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2]。

古代没有现代的工厂和机械,全靠人力手工,很多现代的东西在古代都是做不出来的,但《天工开物》里提到的技术就不一样了,那都是古代原本就有的。

里面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像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制盐、制糖工艺;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等等都有记载[3]。

只是大多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广大劳动人民并不知道这些技术。

这本书是在明末崇祯十年发行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灿烂的科学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很快这本书就传开了,并于清初刊印第二版。

第二版在清初顺治年刊刻发行后,因书中出现“北虏”“夷狄”这类词汇,被清朝禁毁。

原著虽然被禁毁,译本却传遍亚欧大陆,书中的推拉式风箱技术对西欧冶铁工业影响很大[4]。

后来清朝出版的书中虽也引用了《天工开物》的部分内容,但并没有再出版整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