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0)入狱(1 / 2)

加入书签

朱熙今日来武英殿好似当真是为了朱铭求情,他望着朱铭离开的背影,对崇安帝道:“前不久父皇不在宫中,六弟夙兴夜寐处理国事,算得上大功一件,不如功过相抵,何苦将其软禁钟粹宫。”

“大功?”崇安帝冷哼一声,怒道:“你未阅他这几个月批阅的奏疏,以前跟着他打仗的那几个老阴贼趁此提出加粮换甲,他大笔一挥批得毫不犹豫,然而礼部要钱为不久后的傩戏准备,他却是一拖再拖迟迟不允。若非户部那边压着没拿钱,我回宫怕是国库都搬空了。”

朱熙听得想笑,脸上却不显,只道:“六弟在军中多年,深知将士艰辛,自会多体谅他们几分,也算不得什么差错。”

崇安帝连连摇头:“国事哪容得一错再错,我已给过他机会,只是人各有长,他或是猛将,但绝非仁君,政事之能更是远不及你。”

崇安帝说着,看向了朱熙蟒袍下的双腿:“我此去寺中,听方丈说北方有位擅长疗骨治腿疾的名医,我已派人去请了,熙儿,你且再试试。”

朱熙道:“多谢父皇,只是这腿如何儿臣知道,不必再费心思了。”

崇安帝坚持道:“试试吧,总无坏处。”

朱熙只好应下:“是。”

崇安帝坐回龙椅中,目光虚望向空荡荡的砖面,突然忆起旧事来。他缓缓对朱熙道:“你记不记得,你六弟幼时顽劣,打碎了我宫中一只白釉僧帽壶,因害怕被我责罚,谎称乃宫女所为。”

崇安帝不会平白无故提起陈年往事,朱熙微微抬眸看了眼桌案后神色不明的崇安帝,谨慎回了句:“儿臣依稀记得。”

崇安帝抬手指向方才朱铭所跪之处:“他自小气傲心硬,当初便是像方才一般挺直了肩背跪在地上,无论我怎么问,他都矢口否认,将过错全推到宫女身上,不肯承认半字。”

明明朱铭做错了事,可崇安帝提起此事时语气中却并无责备之意,反倒像平常人家的父亲,对自己最为年幼也最顽皮的儿子有一种难以自持的怜爱。

“可他那时年纪多小啊,小小一个人还不及我剑高,总会露出马脚。他嘴硬如铁,但打碎僧帽壶的右手却一直藏在背后,还以为自己瞒得很好。知子莫若父,这么多年过去,每次他在我面前说谎,都会不自觉将右手背在身后,从来没有变过。”

言已至此,朱熙已明白崇安帝想说什么,他垂下了眼,没应声,等着崇安帝一如既往对朱铭的宽恕。

崇安帝兄弟诸多,幼时未得几分父爱,是以格外重父子之情。这情不止惋惜才能卓越却双腿残疾的朱熙,也疼他一错再错却战功累累的幼子朱铭。

崇安帝低头看向阶下坐在轮椅中不声不响的朱熙,好似认真地询问道:“朕刚才没注意,你六弟说他没有做过的时候,他的手是背在了身后,还是放在了身前?”

帝王未看清的东西,为臣为子又怎么能看清,朱熙安静了一瞬,又勾起唇角笑了笑,对着眼前心软的帝王道:“儿臣也没注意。”

崇安帝点了点头,缓缓闭上了眼:“好,朕今日乏了,你也回去休息吧。”

朱熙低眉望着自己衣袍下这辈子也再难行的双腿,心里一时又想起了那个冰冷的冬天,他拱手道:“父皇保重龙体,儿臣告退。”

在景和宫久候的徐文远远见朱熙回宫,忙上前从侍卫手里接过轮椅,他推着朱熙行至无人处,问道:“殿下,如何了?”

朱熙回来的路上不知从哪薅了一把狗尾草,长指灵活地捻着几片细长的叶子,正专心致志地编蛐蛐,他漫不经心地回着徐文的话:“如以前一样,大题小作。正因父皇如此,六弟才会如此无法无天。”

徐文叹息着摇了摇头:“皇上太重情。”

朱熙将编好的蛐蛐随手放在沿路的花丛中,道:“重情也无妨,既然父皇下不了手,那就逼得他狠心。”

徐文皱眉:“皇上乃至尊,这天下谁能逼得了他。”

他说罢似乎又得出了答案,低头望向朱熙沉静的眉眼:“殿下说的莫不是……”

朱熙平静地接过他的话:“天下悠悠众口。”

崇安帝下令命卫凛拿李鹤鸣入狱,但实际李鹤鸣本身并无差错,遭难不过与六皇子有关。崇安帝不愿此事声张惹人生疑,下令悄声行事,是以卫凛特意等入夜才动手。

这一个下午加半个深夜,足够李鹤鸣得到消息,往日下值便往家赶的人当夜宿在了北镇抚司衙门。

李鹤鸣在衙门里有休息之处,卫凛领着十数名锦衣卫推开他的房门时,见夜半叁更,灯烛幽微,李鹤鸣却衣着整齐地端坐在椅子里品茶,显然是在等着人来。

在自己的地盘抓自己的上级,那场面怎么都有些怪异,卫凛率先踏入房门,他看了眼李鹤鸣放在桌上的绣春刀,抬手示意手下的人将干净的囚衣递给李鹤鸣,而后闲聊似的问了句:“李大人今日怎么没回去?”

李鹤鸣对这套流程再熟悉不过,他站起来,一边脱帽一边平静道:“李某有家室,不像卫大人一把年纪仍是孤家寡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