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1 / 3)

加入书签

崔慈看着笑容和煦的照慈,皱起了眉头,复又看向大殿,神情有些纠结。

照慈会意,往后退了两步,道:不打搅禅师做早课,待禅师得空,我们再叙。

崔慈迟疑片刻,也没说好还是不好,只抬步走进大殿。她目光一路追随着他,看见他隐约冒着青黑发茬的头顶,看见他露在僧衣外的白净手腕,眯了眯眼睛。

他闯入的动静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照慈见有一僧人回首看见她,口中经文顿住,起身向她而来。

贵客,早课时间不能来大殿的,还请随贫僧往客堂去。

照慈并不为难,轻轻颔首,随他而去。

她昨日夜深入寺,华盖马车虽无徽纹,但亦彰显了来者身份。知客僧安顿好他们一行人,更深露重,便没有多言语。本以为这些贵客大约起身会迟些,未曾想到她会这么早就走到大殿来。

知客僧为了接待照慈,也只好自己误了早课,一路上给她讲着栖寒寺的作息。

照慈一一应下,道今日是她不懂规矩,还望莫要责怪。

来栖寒寺的贵人不少,既是来参拜的,一般都态度不错。只不过天潢贵胄,总带着些骄矜,那是下意识流露出来的东西。知客僧看看照慈,颇有好感,虽不知她的身份,行止之间却都是恰到好处的谦卑。

眼见客堂就在前方,知客僧的话语停顿了一下,欲言又止。

照慈留意到,说:禅师但说无妨。

知客僧大约是纠结了一下措辞,问:贵人可有兄弟?

并无,父母只生养了我一人。

知客僧点点头:不知贵人刚刚是否见到,寺内有位小师弟,同贵人长得可以说一模一样呢。

照慈的左手一路拂过小径旁边的草木,闻言笑意未变:倒是不曾。禅师可要为我引见一下,我也好奇,真能有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贫僧不打诳语。的确是分外有缘,待贵客见过,便知晓了。

好,我自然相信禅师,她抬手,摸到自己眉间,不自觉地摩挲了几下眉间红痣,或许,我也极有佛缘呢。

客堂已至,里头站了四个挺拔儿郎,知客僧止住脚步:贵客稍待片刻,朝食立马送来。

照慈朝他略一躬身:禅师慢走,我们自便就是。

她走进客堂,捻了捻指腹,却见那指腹上有些微晕开的红色。

见照慈进来,四人分别站至两旁,行礼:世子。

照慈挑起眉头,意味不明:难得,我还以为到了此地,你们就该忘了我。

四人皆是侍卫模样,腰间佩剑,还带着些铁血气质。这些侍卫都是燕王在世时给崔慈配的亲卫,从他麾下亲自挑的人。

他们并不答话,照慈也不恼,只说:太行留下,你们出去守着。

被点名的太行往后站了一步,让其他三人离开,待客堂的门被掩上,他走到照慈身边站定。

客堂里共八座,其上两座,两面分立三座。照慈走到右上座坐下,太行往前踱了两步,刚毅的眉目微敛,竟叫人瞧出些低眉顺目的意味。

小几上放着一盏清茶,照慈过往在王府饮食极不规律,胃落下了毛病,早上向来只喝清水。太行注意到,从旁取过一个新的茶盏,取下放在小火炉上热着的水壶,替她倒上一杯。

照慈接过,水很烫,她抿了一口就放下了。

都安排好了?

太行垂首:一切妥当。已经给山雨楼递了消息,丹涂县受灾,和记那批大货改道金坛县,周遭山匪此时已经听到风声。

照慈手指抚过杯盏:时艰难过,他们没道理不出手。叫人在路上拦着些,莫让商队走得太快。

太行应是。

照慈觉得冷,杯盏握进手里,待手中热度传来,她突然怔住。眼下正是入夏的时节,那过去在飘雪北地只着单衣的人,竟在这初夏江南察觉到了寒冷。终究是过往太多年的磋磨给她留下了太多的暗伤,日积月累,元阳给了崔慈之后,她好像也变得羸弱起来。

她昨晚没睡多久,一心想着要找到那人,如今正在此处见到他,倒察觉出几分困倦。她揉了揉太阳穴,闭眼问道:太行,你怨我吗?你们一同从战场上厮杀出来,又在王府久伴,我叫你对他们下手,你当真愿意?

其实这话已经问过了许多遍,太行也不厌其烦地回答过许多遍。实际上,一步一步推到现在,哪里还有愿意不愿意。

太行只再一次重复:主子当年出府时,曾叮嘱我们要忠于世子,万事只以世子为先。世子给了他们两年,是他们执迷不悟。

照慈摇了摇头,轻笑:哪里是我给了他们两年,你这是哄我。

从这些人到照慈手里的那一天起,她就开始谋划着要杀掉他们。崔慈离开,自以为给她留了护身的倚仗,耳聋目瞎的世家子并不晓得人心的千变万化。又或许他知道,可他自认仁至义尽。

足足两年,照慈才堪堪让自己用着这个新身份在燕王府里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崔氏本就两朝世家,燕王又因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