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每天都想死[娱乐圈]_116(1 / 1)

加入书签

“想得美!”西晏浑身的毛都炸起来了,猫仔似的。

事实证明,在禁欲了很久的爱人面前,西晏的小胳膊小腿是敌不过的。

罗舒被称为鬼才,指的是他的编剧才能, 而不是文学才能。区别在哪儿呢?主要是罗舒懂得投其所好。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电影奖多到数都数不清, 参赛和获奖的影片也是各式各样,看似纷繁杂乱, 其实只要对比起来多看看,就会发现,电影节有青睐的对象。换句话说, 总有一些影片在开拍之前就注定能入围,甚至拿奖。

这一点体现在导演和明星的履历上,更体现在题材上, 比如说同性恋、战争、黑社会、人物传记、多线索叙事、歌舞片, 这些题材一般来说有天然的优势。

西晏手中的罗舒遗作《河边骨》, 抓住了获奖热点题材中的同性恋、战争这两个元素,而且靠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来淡化了战争会引发的政治争议,没有刻意强调残酷而是着重于一种忧郁情调。西晏相信, 如果他能完美地表现出这种细腻,《河边骨》的成就一定会超过他之前的《密涅瓦》和《阿里》。

《河边骨》讲的是一位德国战机飞行员瓦萨道格的故事, 有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 战机的动力系统出现问题, 紧急迫降没有成功,他的飞机在穿越一片山区的时候坠落了,还造成了一场严重的森林大火。瓦萨道格从熊熊燃烧的森林里跌跌撞撞地跑出来,昏倒在小溪边,被当地人沈深所救。

瓦萨道格保住了性命, 但他全身的衣物被烧毁,身上伤痕累累,俊美的脸庞大面积烧伤,声带也被烟气熏坏,因为在山区中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成为了哑巴。

沈深不知道自己救了敌方的士兵,他甚至不知道外面的战况,因为他隐居了太久太久,他的祖辈都死在战争中,导致他对人类的自相残杀失去信心。

在沈深的精心照料中,瓦萨道格的身体状况渐渐好了起来,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没有硝烟和烦恼的生活,但多年的残酷训练让他无法放下作为军人的死而后已的使命,他的任务没有完成,他无法放下祖国——哪怕他热爱的祖国发动了一场不义的战争。

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瓦萨道格一次次尝试自我救赎而难以成功。

老套的日久生情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沈深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这个大高个,喜欢上瓦萨道格的陪伴,哪怕这是个哑巴。但他从没听说过同性恋这种事情,深深地陷入了恐惧与欢喜的矛盾心情中。同时,瓦萨道格也面临着是走还是留、又怎么留、以什么名义留的问题,他开始怀疑他一生的信仰,怀疑他拿枪的初心。

他们掩藏着各自的心情,依然过着表面平静的生活,祥和的月光和远方来的风见证了他们隐秘的爱恋和痛苦。

后来,因为瓦萨道格带着一份重要的机密文件,上级要求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活着要见到尸体,死了要见到骨灰,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搜索,无数伞兵的到来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宁静,很多村民被心狠手辣的士兵直接干掉,出门的沈深成为了俘虏。

瓦萨道格出去找沈深,遇见了他的同胞,他的身份被戳穿,沈深十分震惊。其实因为脸部烧伤,瓦萨道格完全可以打死也不承认自己的身份,但是那样,他就彻底背叛了自己的家庭、祖国和人格。

归根结底,这是个我爱你,但我们不能在一起的故事。

“你一直在骗我?”沈深问。

瓦萨道格说不出话。

“是啊,我都忘记了你是个哑巴。”

瓦萨道格依然沉默。

“你杀过人吗?”

瓦萨道格坦然地点头。

“那是什么感觉?”

瓦萨道格再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了。

故事的最后,瓦萨道格说服那些德国士兵放了沈深。

瓦萨道格回到了祖国,但他弄丢了军事文件,并且他再也不能说话不能从事文书工作,所以他被派到最前线参加作战,以功抵过,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死在了战场上。

沈深坐在破旧的门槛上,遥遥地望着远方的森林,若有所感。

就是从那片森林里走出了他毕生挚爱,现在却荒芜得空无一物,像他的心一样。

只有祥和的月光和远方来的风见证了这场隐秘的爱恋,见证了它的产生和破灭。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罗舒以这样一个故事来阐述了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让西晏一下子就被剧本所吸引。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剧本里有一段两位主人公喝了酒之后迷迷糊糊滚作一团的戏份,那里是压抑情感的一个爆发高潮,罗舒设置得很漂亮。但是后来傅之川确认出演瓦萨道格这个角色,西晏就开始对这个情节横挑眉毛竖挑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